孙觉
【注释】千里:形容山高远。暮山:傍晚的山。紫翠:青葱郁茂的山色。一钩新月破黄昏:月亮刚刚出现,在黄昏时分。 【赏析】这首诗写景抒情,以景传情。首句写山的远景,次句写日落时的近景,两联相映成趣,生动地表现诗人在山中所见的景色与所感的情绪
注释: 这句诗描绘了儿童偷吃食物的场景,他们不知道有禁止,于是将山禽啄得满院子乱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儿童偷吃食物的行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诗句中的“儿童窃食不知禁”揭示了孩子们对规矩的忽视和无知,而“格磔山禽满院飞”则生动地描绘了因孩子们偷吃东西而导致的后果,山禽被啄得满院子乱飞,形象地表现了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召伯虎游亭观后》。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淮海无林邱,旷泽千里平。 (“淮海”泛指中国境内的广阔土地,“林邱”可能是指树木和山丘,这里用来形容土地空旷。) - 注释: “旷泽”意为广阔的湖泊或田野,“千里平”意味着平坦广阔。整句表达了对广袤土地的赞美之情。 - 赏析: 此句开篇即描绘出一个辽阔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无垠的天地之间。 2. 一渠闲防潴
诗句解读: 1. 萧萧狱曹掾,有堂名范公。 - 描述一位名叫范公的人在监狱中的职位和其住所的堂屋。 2. 岁月益已久,父老传清风。 - 表达时间已经很长,老一辈人将好的风气传承下来。 3. 维时狴牢下,枉直情毕通。 - 在监狱中,公正无私是显而易见的。 4. 太守异趣舍,挺然不回从。 - 太守(即范公)与众不同,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5. 事事争救之,粉屏记其终。 - 无论何时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介亭 - 翻译:介亭。 - 注释:介亭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建筑名称,这里用来象征某种特定的场所或位置。 2. 真人昔未起,奔鹿骇四方 - 翻译:古代的真人尚未出现,如同奔跑的野鹿震惊了四方。 - 注释:这里的“真人”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状态或者精神境界,而“奔鹿”则用来形容这种理想状态的突然出现和影响力。 3. 连延天目山,两乳百里长 - 翻译:连接着天目山
【注】此诗为作者登集仙台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和对名利淡泊的态度。 海风吹清秋,林叶飒已落。 山巅出高台,隐隐在寥廓。 诗人登上山顶,看到了远处的树林和山峦,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宾从果幽期,层轩瞰郊郭。 鸣驺应崖谷,篮舆转林薄。 诗人与宾客一起,欣赏着山中的美景。他们乘坐着华丽的车子,穿越在林间。 兹地已荒凉,兹人故冥寞。 文识都未磨,山川恍如昨。 诗人感叹这里的山川已经变得荒凉
【注释】 侧径:指曲曲折折的小路。萦纡:曲折回旋。杳冥:深远幽暗,形容洞府深邃幽深。神镵(chán):传说中有神通的石匠。鬼凿:传说中有鬼神雕刻的。岩扃(jiōng):山峡中的关隘。天悬:高悬于天空。乳石:钟乳石。华盖:仙界所乘之车。壁隐莓苔:山壁之间长满苔藓。矗翠屏:矗立起一片青翠欲滴的屏障。九道:指九条江流。阳井:温泉。雪中青:在雪中显得更加清澈。康乐: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诗人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杂诗呈逢原”一句点题,点出诗的主题。“鸿雁最知时”,这是说鸿雁是最懂得时间流逝的,因为其飞行路线是固定不变的。“未逃罗与网”,说明鸿雁在飞的时候,是很容易被捕到的,因为它们总是在罗网里飞翔。“不能忘稻粱”,这是说鸿雁是忘不了稻粱米的。“千里安得往”,这是说它们千里迢迢飞来,却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鸣蜩腹空虚”,蜩,一种蝉。“见喙因其响”,蝉在鸣叫的时候,其腹部是空的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题阎求仁虚乐亭:这是诗的标题,可能是作者对一个名为“虚乐亭”的地方的描述。这里可能隐含着作者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禅房幽构径弯环:描绘了一座幽静的禅房以及曲折环绕的小路。这里的“幽构”可能指的是建筑的构造或者环境的氛围,给人一种安静、宁静的感觉。 3. 噪鹊鸣鸠尽日闲:描述了清晨时分,鸟儿们(噪鹊、鸣鸠)都在休息,整个世界都显得那么平和、宁静
寄黄山故人 鬓毛乌黑,面如丹砂,曾侍亲舆作长官。 天禄雠书身长大,江都入梦涕涟澜。 窗中山色经秋瘦,枕底溪声入夜寒。 三十六峰应好在,何年更得上楼看。 译文: 我的白发如同黑色的漆,面色红润如同丹砂。曾经有幸侍奉亲主,担任官员一职。 我在天禄的书房中忙碌,身体因此变得高大。在梦里回到江都,泪流如雨涟漪不断涌动。 窗外的山色已经经过深秋,变得更加萧瑟和消瘦。枕头下的溪水声在深夜里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