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辅
蕙草娇红萼,时光舞碧鸡。 城中美年少,相见白铜鞮。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1. 蕙草娇红萼:“蕙草”指的是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女子的芬芳;“娇红萼”则形容蕙草花蕾的颜色鲜艳,娇嫩欲滴,如同少女的羞涩。 2. 时光舞碧鸡:“时光”指的是时间流逝的过程,“舞碧鸡”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在快速流逝,如同一只美丽的公鸡在空中舞蹈。 3. 城中美年少:“城中”指的是城市中的青年男女
少年襄阳地,来往襄阳城。 城中轻薄子,知妾解秦筝。 注释:年少时,我在美丽的襄阳地区生活和游玩。在城中,那些轻浮的人都知道我是个擅长弹奏秦筝的女子。 译文:年轻时,我在美丽的襄阳地区生活和游玩。城里的轻浮人,都知道我是个擅长弹奏秦筝的女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在襄阳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诗中通过“年少襄阳地”和“来往襄阳城”两句,生动地勾勒出诗人青春时期活跃在襄阳城的生动场景
【注释】 奉和华清宫观行香应制:奉承皇上,在华清宫行香祭祀。应制:应对帝王的诏命,即奉命作诗。蕊珠宫: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这里指皇帝住的地方。三光:日、月、星,古人认为日月星辰是天帝的眼睛。道言:宗教教义,道教的学说。宝历:佛经中的“佛法”或“法轮”,这里用做佛教术语。 【赏析】 此篇奉和华清宫观行香应制诗,为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725)所作。当时玄宗正以天子的身份巡游华清宫,行香祭祀
以下是对《怨词二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第一首诗: - 关键词:罗衣裳、秦王 译文: 我有一身华丽的罗衣,是从前的君王李世民在世时为我制作。它曾在春风中翩翩起舞,然而如今到了秋天,已无法再穿上这件美丽的衣服了。 第二首诗: - 关键词:桃李、芙蓉、织锦 译文: 眼前的桃花凋零,芙蓉枯萎,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愁绪。想要织出新的锦绣来,但心思纷乱,难以完成。 赏析:
注释: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归。——分别时,我送你到湖南(今湖南省),又送你到湖北。 湖里鸳鸯鸟,双双他自飞。——湖里的鸳鸯鸟,成对地飞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别朋友时作的诗。全诗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祝愿。 第一句“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归”,描述了诗人在湖南和湖北两地分别送别朋友的情景。这两句诗简洁明了,通过对比湖南和湖北的位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场景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联“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表达了诗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 - 颔联“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描绘了七夕夜晚的景象。 - 颈联“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在七夕夜晚的文化活动。 - 尾联“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表达了诗人对牛郎织女每年能够相见一次的渴望。 译文: 七夕之夜,我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情景
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注释翻译: 楼头的桃花和李花已经稀疏凋落,池塘上的荷花也随风飘落到地。 织女还没有完成她的锦绣工作,只有蟋蟀在夜晚的呜咽声中进入了她的罗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性孤独生活的五言律诗。诗中以桃花、李花、荷花、织锦等自然物象作为象征,表达了女子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注释: 淇水之畔的桑叶青绿,那高高的楼阁仿佛掩映着白日。 那时我远望君,只见车马在城中驶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词。开头两句写景,“淇上”指卫地,“桑叶青”写春意盎然,“含白日”则写楼台的高耸入云。“比时”即当时,“遥望君”是说思念对方。第三四句写思人之情,“车马城中出”则是写主人公思念的人乘车骑马从城中出来,而主人公只能远远观望。全诗以景物为载体,表达相思之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中流曲》 归时日尚早,更欲向芳洲。 渡口水流急,回船不自由。 注释:我打算在傍晚时分回家,还想再游一会儿那片美丽的芳草地。可是,渡口的河水太急了,无法让船只顺利地返回岸边。 赏析:诗人以“中流”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中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以及内心的喜悦与轻松。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宿法华寺 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 此心竟谁证,回憩支公床。 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 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 注释: -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晚在寺庙住宿时的感受。 - “松雨时复滴”描述了夜晚松林间细雨轻轻落下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寺门清且凉”描绘了寺庙的大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凉爽,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 “此心竟谁证”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真实想法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