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原德)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羁縻”“箕子”的写法。 【答案】 译文 尘事弗我婴,林间足优游。缅怀我前人,雄才镇八州。 岂知门祚微,不能继风流。岁月能几何,零落归山丘。 悲歌去朝周。百世固相感,我心何所求
诗句原文 春醉门前柳,夏登江上峰。秋吟篱畔菊,冬抚径边松。 译文注释 春天沉醉在门前的柳树旁,夏天攀登江上的山峰。秋天在篱笆旁吟咏菊花,冬天抚摸着路边的松树。 赏析 《和陶诗·四时》是唐代诗人李贤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感慨。通过对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四季更替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慨。
丰岁艰食,老至更长饥 稚子恒啼饥。丰岁尚窘食,瘠躯那得肥?伤哉古之人,凄凉泣牛衣。此事若亲睹,此情良足悲。穷达固有命,奚论是与非!岂无子孙虑,顾今将何遗?怀彼鹿门隐,誓将与同归。去去庞德公,真为百世师
和陶诗蜡日 岁暮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风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气温则已经开始融和。 农人蜡祭毕,聚饮情偏和。 农家在腊祭结束后,聚集一起饮酒,享受欢乐的时光。老翁扶醉归,颠狂若风花。 老翁扶着醉意,如同风中的花瓣一样飘忽不定。傍人勿相笑,岁稔欢乐多。 旁人不要嘲笑他,因为丰收带来的快乐是很多。不见尧时叟,亦有击壤歌。 虽然无法见到传说中的尧时老人,但诗人自己也有唱歌的快乐时光。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是写诗人在分别之时,将折赠门前柳枝的往事与送别之情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则是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情谊之厚。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意深长。 【答案】 忆昔送君日,折赠门前柳。(首联) 黯然离绪牵,别来已云久。(颔联) 嗟彼市道交,念此金兰友。(颈联) 古人重然诺,斯言莫相负。(尾联) 译文: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诗的内容是表达对古代圣人的敬仰之情。 “六经不可尚,谁复得其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六经这些经典书籍是不可比拟的,没有人能够找到其中的真谛。这里的“六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和《春秋》。而“尚”是推崇、崇尚的意思。 “后圣如有作,再使风俗淳”。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后来的人继续发扬儒家思想,那么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更加淳朴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我嘴里尝到了这种味道,易牙早就知道。 怎么得到鲁地的老人,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人们说道理不全,我的责任感怎能消除? 没有君子般的人物,怎么能治理国家? 有酒就再喝一次,醉了之后说话也哑口无言。 注释: 1. 我口同斯味:我嘴里尝到了这种味道。这里指的是诗中的“和陶诗饮酒”。 2. 易牙乃先得:易牙早就知道。这里的“易牙”是指古代传说中的厨师,他善于调制美食
力田不自给,聊以干禄仕。 力田指农民耕种田地,不自我供给生活所需,而仅靠做官谋食。干禄仕即谋求官职,做官是为了谋生。 轲书有成训,为贫非枉已。 轲书是孟子的书,这里泛指儒家经典,有成训意为有现成的教诲可以遵循。为贫非枉己意思是说因为贫穷而委屈自己是不对的。枉己指为了贫穷而损害自己的尊严。 乃知乡里儿,折腰良可耻。 乡里儿指乡里的孩子们,折腰意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权势或地位低下的人。良指很
【注释】 《和陶诗责子》是一首乐府诗。此诗是作者对儿子的劝诫,希望他们能刻苦学习,以期有成就。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 1. 为人体忠信(为人要诚实守信)2. 相副名与实(名字与行为要相称)3. 学文在馀力(学习诗文在于利用剩余的能力)4. 各宜勉尔志(各人都要努力学习)5. 求与古人匹(力求达到古人的水平)6. 苟不勤诗书(假如不努力学习诗书)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儿子的劝诫
【注释】 1.深谷:深远的山谷。幽兰:幽雅的兰花。 2.天风:自然界的风。 3.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采掇:不采摘。 4.伤我:使我伤心。寸心:内心之情。 5.信:确实。有命:命运。修已任穷通:修身养性,顺其自然。 6.欲试:想要尝试。养由基,春秋时人,善射箭,能一发中的目标。艺:技能。 7.今且:现在暂且。藏吾弓:把弓箭收藏起来。 【赏析】 此诗为陶渊明和陶弘景的饮酒诗之一,是一首抒情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