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去去散芳躅,风来吹我襟”的意思是:远远地飘散着芬芳的踪迹,风吹着我的衣襟。“意得不能语”的意思是:心中高兴,无法用言语形容。“野鸟酬好音”的意思是:山野中的鸟儿也唱出美妙的歌声来报答美好的春光。赏析:首联描写了春日景色。颔联描写诗人赏景的心情。颈联写出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访樵者 远寻山中樵,不识山中路。 隔林伐木声,遥忆林深处。 不晤竟空归,日堕西陵树。 注释: 访樵者:去拜访打柴的人。 远寻:远远地寻找。 识:认识,了解。 不识:不认识。 山路:指打柴人所走的小路。 隔林:隔着树林。 伐木:砍伐木材。 声:声音。 遥忆:远远地回忆。 林深处:森林里。 竟:竟然。 空归:空手而归。 日堕西陵树:太阳落山时,西陵的树木已经落满了叶子。 赏析:
【注释】 1. 沧江:指黄河,黄河又称沧江。不回:不回来,无法回去。 2. 孤峰晴自立:指华山的奇峰,晴天独立。 3. 猛虎啸天风:比喻人像猛虎一样勇猛无畏。 4. 肯为人所絷(zhí):肯被束缚。 5. 尝闻安期生:安期生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相传曾住在海中仙岛,与黄帝、蓬莱山有往来。画策君未入:意思是说安期生曾经给黄帝画过地图,但黄帝还没有去到那里。 6. 灭景炼玄汁:是指修炼神仙道术的过程。
【注释】 抱(抱着):指诗人。易(通“怡”):安适,舒适。青山:山峦。对:相依,相守。烟云:指山间的雾气和云雾。变奇态:变化多端。 应(应当):表示反诘的语气词。住:停留、栖止。心:指心意。谢:谢绝。机运:机会、时运。 以道猎(zhēi,同“摘”)众能:以道家的法则去征服众人的能力。猎众能:征服众人的能力。兀兀(wù wù):形容精神专注的样子。意独在:专心于某种事物。 南郭翁:即陶渊明
诗句:钟鸣山阁静,晨起自栉头。 译文: 清晨,钟声在山中的阁楼中回荡,我起床整理自己的头发。 赏析: 首句“钟鸣山阁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景象。钟声在山中回响,显得格外悠远而深沉,仿佛能让人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这一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安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次句“晨起自栉头”,则表现了诗人早起的习惯和认真的态度。梳头是早晨的常规活动,但在这里,它不仅仅是为了清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的要求,然后依据诗句分析判断。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考生需要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杂感八首”中,“昔年”指过去,诗人回忆往昔,“云中士”指仙人。“被褐离尘表”意思是说,我穿着粗布衣服,远离了尘世。“契夙心”意思是说我与您有共同的志向、心愿。“结我平生好”意思是说,结交了您以后
大道无狭邪,全德万物备。 白日浴咸池,悠然会此意。 熠耀争微光,鷾鸸矜小智。 欲辨已忘言,沧溟浩无际。 注释: 1. 杂感八首:这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慨和哲思的诗,共八首,因此称为“杂感八首”。 2. 大道无狭邪:大道(指宇宙的本原和自然规律)没有狭窄和偏颇,是宽广而公正的。 3. 全德万物备:具有完整德行的人能够包容万物,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包容性。 4. 白日浴咸池:太阳沐浴在咸池中
杂感八首 齐州赴宿诺,沧海归茅庐。 浴发清泠中,沙月动影虚。 天风飒然来,吹我白菟裾。 手持古松枝,朗读鹤背书。 轻身炼五芽,去与元化俱。 注释:在齐州参加朋友的邀请,到海边去住茅草屋。沐浴后头发清凉,沙滩上月光的影子摇曳不定。猛烈的海风吹着我洁白的衣袖。我拿着古松的树枝,朗读《鹤铭》这本书。我轻装上阵,修炼“五芽”,去追求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隐居生活的描写
杂感八首 中古造无射,耗财空备器。元声未拟和,佞言满朝市。 所以百年来,戎马无粪地。畎亩事征伐,土风转颓至。安得虞舜弦,为我理六气。 注释: 中古造无射,耗财空备器。 在中古时期,制造无射音律的乐器,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而无法得到完整的乐器。 元声未拟和,佞言满朝市。 但这种乐器的声音并未能够和谐,而是充斥着阿谀谄媚之言充满了朝廷市集。 所以百年来,戎马无粪地。 经过一百年的时间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杂感八首》之一。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1. 白日下悲泉,瑟瑟寒风鸣。 - "白日" 指的是白天,这里可能比喻为光明正大的环境。 - "悲泉" 指的是悲伤的源泉,暗指内心的哀伤。 - "瑟瑟寒风鸣" 描述的是凛冽的风声,象征着环境的寒冷和内心的凄凉。 2. 群芳悴中野,岂不怀孤英。 - "群芳" 指的是周围的花草,暗示着世间的美好事物。 - "悴中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