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的意思,并且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描述诗句描写的景象或抒发的情感。“我爱陶弘景,不受万乘束”的意思是:我喜爱陶弘景,他不受万乘之君的束缚。“挂冠事栖遁,归来卧空谷”的意思是:辞官归隐,回到那空旷幽静的地方去。“青山读玉书,白鹤下高木”的意思是:山清水秀,在读书;仙鹤飞来,与仙人为伴。“乃知悟悦心,长日云相逐”的意思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收菊花贮枕:将采摘的菊花放在枕头上。 2. 呼童收落英:让童子去采摘花瓣。落英,指落在地上的花朵。 3. 晨起晞清露:早晨起床去沐浴在清新的露水里。晞,同“晞”,晒干的意思。 4. 满囊剩贮秋:装满了秋天的菊花。囊,指袋子或包裹。 5. 寒香散庭户:菊花散发的香气飘散到院子里。寒香,指菊花的香气。 6. 夜来梦东篱
【注释】 山中石菖蒲:即石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湿,耐寒,忌热。叶基生,花小而黄白色,根状茎肥大,有香味,可供药用。 九花:指石菖蒲的花朵。 采食之:采集食用。 窗前晓气清:清晨的露气清新。 菖歜:一种香草的名称,也作“莒蒲”。 冒九英:开出了九朵花。 文石:纹理如文彩的玉石。此指砚台。 几簟:席子和竹制的床,泛指坐卧的地方。 古仙:古代的仙人。 灵物:指具有灵性的动物或事物。 上帝:指天帝
种松 种松满昆丘,眼中生苍鳞。 松根化为石,松叶不受尘。 中有结庐者,长年事隐沦。 入云荷长镵,斸苓青涧滨。 木食有奇志,乃与天为邻。 放歌白云里,去去空山春。 注释: 昆丘:指昆仑山。 苍鳞:指苍龙,传说中龙的鳞片呈青色。 化:变为。 事隐沦:以隐居生活自甘寂寞。 斸:挖取,掘取。 斸苓:采药。 木食:食木,即吃树皮。 奇志:非凡的志向。 乃:于是,就。 放歌:唱歌。 放歌白云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东门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晚出东门道,停车望眼舒。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离开家门前的情景。"晚出"表明了时间的不早,"东门道"则指明了地点。停车是为了远望,显示出一种期盼和留恋之情。 第二句 悲风横空来,瑟瑟吹我裾。 这句描绘了一阵悲凉的风,从空中吹来,似乎在哀叹什么。"瑟瑟"形容风声,"吹我裾"则形象地表达了风力之大,仿佛能吹动衣服
诗句翻译 1 "念深重离筵,含酸听我歌。": 表达深深的思念和对离别的哀愁,听着我唱歌时心中充满悲伤。 2. "天寒冰澌结,君徂当奈何。": 描述天气寒冷,冰块结冰的情景,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和忧虑。 3. "穷兽不出薮,倦鸟岂离柯。": 比喻即使困厄或疲惫,也不会放弃生存的机会。 4. "期子早归来,岁晏守山阿。": 希望早日归来,冬天结束时仍坚守山丘。 注释与赏析 - 江上饯别友人四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田园山水之作。 首联“天风下高木,寒日堕苍苍”,写诗人登上山顶,面对的是一幅苍茫壮阔的高山远景图。“天风”二字,既写出了山势之高峻,又写出了天气之清冷。“寒日”,照在苍翠的山峦上,显得更加寒冷。“堕苍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照耀下,群山苍翠的景象。 颔联“对坐青崖底
【注释】: 1. 晨起促征鞍,薄言驾舟楫:清晨起来催马快去赶车,轻快地驾着小舟。 2. 送子赴修河:送你远赴黄河。 3. 不忍与子别:不忍心和你分别。 4. 兰苕会摧残,茑蔓不堪结:兰花苕草将会被摧残,茑萝藤蔓无法结出果实。 5. 凄恻情未宣:悲伤的心情没有表达出来。 6. 恻恻心欲折:心中悲伤到了极点,好像要折断一样。 【译文】: 清晨起来催促马匹快去赶车,我轻快地驾着小船。
【注释】洲渚:水中的沙洲。玄云构重阴:浓重的乌云遮蔽着天空。 慷慨(kǎn kǎi):心情激昂,情绪激动;也作“慷慨”。抚时序:指抚弄时序。时序,即时间顺序,这里指岁月更替。况此离别襟:何况此时正是离别的季节。 嘈嘈伫繁吹:指繁乱的风吹过。伫,待的意思。繁,多而杂。戚戚理哀琴:指悲切地弹奏着悲伤的琴曲。戚戚,悲哀的样子。 暂延林莽间:暂时延长在树林和山野之间。眷此念弥深
【注释】 1.青郊:指京都长安。 2.殷近夫:诗人的友人,姓殷,名近夫。 3.连山瞰水陆:连山俯瞰水陆,形容地势高峻。 4.平明眇烟尘:黎明时远望只见烟尘。 5.清曦升木末(qī ):清晨阳光照在树木的枝叶上。 6.桑麻接上国:桑麻是古代一种植物,这里泛指田野,上国指京城长安一带。 7.炎海为南邻:炎黄子孙,即中原人,故称南邻。 8.生聚:百姓聚集,聚敛。 9.行当逆龙鳞:行将违背龙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