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注释】: 漫舣吴门棹,因成极胜游。 野吟峰影出,林卧草光流。 帆面过江鸟,云阴开晚洲。 狂歌聊自得,随地觅岩丘。 译文: 随意停泊在吴门的船上,因此成就了一次极好的游览。 野外吟唱,山峰的影子露出来;山林中卧躺,草木的影子流下来。 船帆上掠过江边的飞鸟,云彩阴暗中展开傍晚的岛屿。 放声高歌,自己觉得快乐;随处寻找岩石和山丘。 赏析: 《春日吴门和李献吉见寄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注释】 伏虎:山名。雷:指雷声。半焚:一半烧毁。我来:我到此地。日静:太阳安静。钟:大钟,寺院中的大钟。迟回:徘徊不前的样子。兴不尽:兴致不高。纷纷:落叶纷纷落下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道场山的诗。道场山在江西吉安境内,是佛教圣地之一。作者于元至正年间曾游历此地。首联写山名及寺塔;颔联写自己到后所见之景;颈联写乱石、晴池、鸟群等自然物象;末联写自己在山上徘徊的情景。全诗写景状物,有景有情
失鹤六首 其一 秋江孤影,独鹤寻梦,千里之遥。月夜归人,愁云满山,思乡之情,难以言表。 注释:秋江、孤影、梦回、千里、万山、不群、此时、忆汝。 译文:我在秋江上独自寻找那只失散的鹤,它的身影孤独而遥远。我梦中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地方,那里有我的故乡和亲人。然而,我无法回到家乡,只能将深深的思念寄托给远方的友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失鹤的诗。诗人在秋江上独自寻找一只失散的鹤,它的身影孤独而遥远
独往 无媒幽径迥,笑语领东风。 远烧搀新绿,寒花动小红。 野情藜杖底,诗句酒杯中。 一路春相候,何人识化工。 译文: 独自漫步在这无人的幽径,笑声引领着东风。 远处的火光点缀着新生的绿色,寒花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害羞地颤动着红晕。 野性的情感寄托在藜杖下,诗句与美酒相伴。 一路上春意盎然,等待着谁来欣赏这如诗的美景? 注释: - 独往: 独自行走,没有伴侣或陪伴。 - 无媒:
燕子都城张子言访山中 有客自高格,入山从我游。 衣裳上云色,几砚枕泉流。 嵇叔远世味,山公得酒俦。 柴门近湖水,还可到渔舟。 注释: 1. 燕都张子言访山中 - 燕子都城的张子言在山中拜访。燕子都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 2. 有客自高格 - 有一位客人从高处来。“高格”可能指的是高处或者高格调的地方。 3. 入山从我游 - 我进入山林与客人一同游玩。 4. 衣裳上云色
石亭 石亭围绕着野色,我在这里悠闲而长久地沉思。 细竹通向幽深的涧谷,我呼唤儿子去洗玉瓶。 青松翠竹如雨坠落,岛屿云雾慢慢升起。 扫石题写诗句,永远留驻真隐者的名声。 注释: - 石亭:指一座用石头修建的亭子或凉亭。 - 围野色:环绕在野外。 - 晏坐长高情:悠闲自在,久久地坐着,沉浸在高尚的情操中。 - 细竹通幽涧:细竹通往幽静的山涧。 - 呼儿洗玉罂:呼唤孩子去洗玉制的瓶子。 -
【诗词原文】 寄越中诸友自别西湖上,逃名人不闻。 饭甘黄独味,身在野鸥群。 俗病难相恼,静居已策勋。 何时还一笑,采秀入闲云。 【诗词注释】 自别西湖上:自从离开西湖以后。 逃名:逃避世俗的名声。 黄独:黄色的豆苗(一种植物),这里借指隐逸的生活。 身在野鸥群:意即自己像野鹤一样,生活在大自然中。 “俗病”二句:意思是自己虽身处尘世之中,但内心并不感到烦恼和困扰,能够超然物外。 静居已策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占胜景相于,僧闲水竹居”两句写虎丘山房环境幽美,清静无为。“窗幽滋藓晕,树老带虫书”两句写窗幽窗深而滋生出苔藓,树龄久远而有虫篆字迹,表现出虎丘山水之幽雅。“石鼎秋联句,溪园夜剪蔬”两句写虎丘山房在秋季时,与僧人对句;在夜晚,则在山林中采摘蔬菜。“买山钱可借
诗句释义: 故人共短席,相对酒杯深。一宿蘧庐梦,百年翰墨心。雨疏分薄曙,虫响起空林。后夜成相忆,月明何处砧。 译文: 我与故友相聚,共享短席之乐。我们相对而坐,酒意浓深。一夜过后,如同梦境一般,百年的才华和志向都在心中沉淀。清晨的微雨轻轻洒落,虫鸣声在空旷的树林中回响。夜晚的思念愈发浓烈,明月照耀下,何处传来那悠扬的捣衣声? 注释: 1. 宜兴吴克学雨中远访予于吴山一宿而别咏此送之
这首诗是赠与郑师准的,诗人通过描绘郑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和对当前风俗淳朴的赞美来表达他的敬意。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义居闻郑氏,十世浦江滨。” —— 郑氏家族在这个地方居住已经很久了,可以追溯到十代人。浦江滨指的是浦江之滨,即靠近江河的岸边。 2. “国有张公艺,人传李自伦。” —— 张公艺和李自伦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3. “宗文今更见,俗化喜犹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