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它描述了作者在夜晚与友人分别,看着月亮升起的场景。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出饯河梁月上时,半轮清影泛金卮。” - 出饯:送别。 - 河梁:古时离别之地,常用以指送别之地。 - 月上时: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 - 半轮清影泛金卮:月亮的一半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一轮银色的倒影,仿佛在金色的酒杯中摇曳。 - 译文:我站在河边的桥头,送别即将离去的朋友
注释: - 登宣武城楼时有北□之报:在登高望远的宣武城楼上,听到北方边境传来警报。 - 呜呜画角语城头:画着号角的鼓声回荡在空中,仿佛在告诉城头之人北方的战事。 - 四野风烟动客愁:四周的田野和风烟都显得有些凌乱,这让我想起了远方的家人,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 露下星河双阙曙,月中砧杵万家秋:当露水落下,银河出现在天空,太阳升起的时候,我想起了家乡的月夜,家人在月光下捣制饼状食品的声音。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题目为《登鹳雀楼》。以下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千里关山客里过,北来征旆渡黄河。 译文:千里关山之外我独自度过,向北征战的旗帜已经渡过黄河。 注释:客里过——指在异地他乡度过。征旆(pèi)——古代行军时所扎制的大旗。渡黄河——渡过了黄河。 赏析:此诗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边塞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2. 天低野树寒云尽,日落平原战马多。
小浮邱闲居 门巷春深昼不关,阶前蜗迹杂苔斑。 邻沽任可长留客,市隐何须更买山。 有兴独寻芳草去,无机惟爱白云闲。 坐临磐石看流水,日暮空随倦鸟还。 注释: 1. 小浮邱闲居:居住在小浮邱的宁静之处。 2. 门巷春深昼不关:门巷在春天的深处,白昼也不关闭,意味着这里非常安静和隐蔽。 3. 阶前蜗迹杂苔斑:台阶前的蜗牛爬行的痕迹杂乱地覆盖了苔藓。 4. 邻沽任可长留客:旁边可以随意停留客人
山居吟 草作岩居云作扉,耽幽简出澹忘归。 村童解煮白石饭,野老自制青荷衣。 得食山鸡去复返,近人仙鹤鸣还飞。 有时独坐对花落,醉击瓿甊歌采薇。 注释与赏析: - 草作岩居云作扉:以草为屋,用云作为门扉。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态度。 - 耽幽简出澹忘归:沉醉于自然的宁静之美,忘却世俗的纷扰和回家的渴望。这里的“耽幽”指沉迷于幽静的自然景色,而“简出澹忘归”则表达了远离尘嚣
夏日同姚子玉费子文游云居寺 苍烟白石满空山,野寺深藏乱竹间。 游客漫随清磬入,老僧长对落花闲。 潭边宿雨从龙去,树底残云伴鹤还。 尽日临流恣幽赏,披襟坐遍石苔斑。 译文: 在苍松翠柏之间,云雾缭绕,山间弥漫着薄雾,白石覆盖着整个山谷。一座野寺隐藏在乱竹中。 游客们随意地随着寺院传来的清脆钟声进入寺庙,老和尚静静地望着满地的落花。 池塘边的雨水仿佛是龙一般飞去,树梢上残存的云彩伴随着仙鹤归来。
注释: 1. 千载吴宫已劫灰,吴山依旧客重来。 - 千载:形容时间久远,这里表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 吴宫:指苏州的古代皇宫,曾是吴王夫差所建。 - 劫灰:被战争或灾难毁掉的瓦砾。 - 吴山:苏州的一座山名,常被用来代指苏州。 - 依旧:仍然保持原样,未发生变化。 - 客重来:游客再次到来,强调时间的变迁和游客对这座城市的怀念之情。 2. 子胥台迥空明月,范蠡湖堙长绿苔。 - 子胥台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高叶广文的赠诗,表达了对其十载论文地和讲坛烟锁落花春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清贫生活的向往。 译文: 怜你十年来在岳麓、匡山等地共度,我们结为邻居。 官府树木上鸟鸣声声,飞絮如雨,讲坛烟雾缭绕,花瓣飘落。 诸位学生推崇元朝的重道精神,羡慕宋朝的专经之学。 独自坐在寒毡上面对晴朗的白昼,虽然身闲但莫厌官贫。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
【诗句释义及译文】月下送客归湓浦:在月下的晚上,送别了一位要回湓浦(今江西九江)的朋友。 蒹葭洲上月如霜,楚客归心益渺茫:蒹葭洲上的月光像霜一样白,使远行的人更加感伤。“楚客”指诗人的朋友。 湖海十年交谊重,关山万里别愁长:我们像湖海和江海一样长久的友情,却因为分别而感到痛苦,就像隔着重重的关山一样。 碧梧半落秋将杪,银汉西流夜未央:秋天的景色中,半落的翠梧叶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离别的哀伤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下的一首表达自己心境的诗。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详细解析: “频年烽火遍郊墟,到处逢人问卜居。” - 频年:表示连续多年。 - 烽火遍郊墟:指战火遍及各地,乡村被战争破坏。 - 逢人问卜居:意思是询问别人居住在哪里。这里的“卜居”指的是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来避难。 “荒后田庐浑是累,乱来亲友渐相疏。” - 荒后:形容战后荒凉的景象。 - 田庐浑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