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行
【注释】 ①丹邱:指道教传说中的仙境。②尘心:佛教语,指世俗之心。③消欲尽:消除欲望。 【赏析】 这首七律,描写了游赏石屋洞所见的奇景异境和所感所悟,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寄情山水的情怀。 开头两句“深谷天藏景,耽幽客共游”,写石屋洞在深邃的山谷中,天然生成,人迹罕至,是隐居者的理想之地。“耽幽客”,指爱好幽静的人。“云移山不动,石在水长流”二句,写洞内景物。山石依然屹立于洞中,而洞外云雾变幻不定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吏”、“佐牧”来比喻自己和张少府的关系,以“青山”来暗示张少府的前途,最后以南昌尉的故事告诫张少府不要学陶潜。此诗语言平易,意旨深远,含蓄委婉。 【答案】 君才堪吏隐,佐牧近青山(你才堪于隐居,辅佐太守近在青山),经岁逢迎少,终朝案牍闲(一年里很少迎来送往,一天到晚只是处理文书)。鸟啼官树里,草长讼庭间(官府的树林里传来鸟儿鸣叫声,庭院中长满野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游紫云观”,题干中要求赏析“游紫云观”的“游”字的含义及作用;其次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含义和作用,例如第二句中的“清虚长道心”,可抓住关键词“道”“心”等分析其在全句中的作用;第三句中的“闲门芳草合”,可抓住关键词“闲”“芳草”等分析其在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根据以上分析
注释: 1. 高遁爱山深,仙踪讵可寻。 - 高遁喜欢深山,但仙踪难以寻找。 2. 遍行芳草路,方到白云林。 - 在芳草覆盖的小路上行走,最终到达了白云缭绕的林间。 3. 石设岩边榻,泉鸣涧下琴。 - 在岩石旁放置了一张石头做的床,泉水在山涧中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 4. 不闻朝市事,应见出尘心。 - 没有听到朝廷里的琐事,应该已经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
【注释】 喜刘德夫携侄用明入社:喜,高兴。刘德夫,名不详。侄用明,侄,侄子。刘德夫的侄子名叫用明。社,这里指酒会。 山阳:地名,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北。山阳人喜欢聚会饮酒,所以称为"千载山阳会"。 竹林:指竹林七贤。嵇康(224-263),字叔夜,魏晋之际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阮籍、王戎等并称嵇阮,以清高著称。 步兵:指曹植,字子建,曹操次子,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爱好文学和游历
游杨园四首 海鸥驯野性,瑶草寄玄思。 但爱青林好,安知白日移。 薄霜沾小径,寒月隐高枝。 绻此幽栖处,簪缨非所知。 注释: 1. 海鸥驯野性:海鸥的习性驯服于大自然,不受人类的干扰。 2. 瑶草寄玄思:瑶草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品质,寄托着深远的思考和追求。 3. 但爱青林好:只是喜欢青翠的林木和清新的空气。 4. 安知白日移:怎么会知道太阳会移动呢? 5. 薄霜沾小径,寒月隐高枝
【注释】 承恩:承蒙皇帝的恩宠。归旧里:回到故乡。祖帐:祖辈的帐篷,这里指为送别而设的酒宴。恋阙:依恋朝廷。丹心:赤诚之心。忧时:为国家担忧时事。雪鬓:形容年老,因头发花白如雪而得名。锦江:即四川的锦江,在成都市西面,是成都平原上一条大江。李白《子夜吴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剑阁:在四川省剑阁县东北,是蜀道上的关隘。平津:指京城长安,这里指代朝廷
宿小金山 独坐双峰暮,超然远俗氛。 林疏微露月,石峭暗藏云。 清梵连渔唱,飞鸥混鹤群。 茫茫天水际,秋色迥难分。 诗句解析与注释: - “独坐双峰暮”: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山峰上,夕阳西下的场景。这里的“两峰”和“暮”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山水画卷。 - “超然远俗氛”: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远离尘世纷扰的心境。这里的“远俗氛”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展现了他高洁的品质。 -
【注释】 行乐:游玩。莫迟徊:不要徘徊,不要留恋。流光:指时光。暗里催:暗中催促。雁随春燕去:大雁随着春天的燕子飞去;比喻年岁、青春逝去。老逐少年来:年岁、青春跟着年轻人而来;比喻人的衰老。花影移歌席:花影子移动着,把歌舞的场地移到了那里。莺声促酒杯:黄莺的叫声催促着要喝酒。幽怀:深深的思绪。兼笑口:同时带着笑容。一开:一次能开多久,形容时间之短暂,欢乐之易逝。 【译文】
【注释】 曲沼:弯曲的水池。 松岛(dǎo):水中小岛。 虚窗:半开的窗户。 攀(bān):攀援。 磴(dèng):石阶上的台阶。 穿林:穿过树林。 沙鸥(yóu):水鸟。 解:理解,领悟。 机:指机巧。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游杨园时所见所感。前四句写景,以松岛、竹扉、鱼跃、花落等景象来表现园中的幽趣雅致。后四句抒怀,表达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怡然自得之态。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