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行
宿归云庵赠敬上人 烟萝小径通,一室挂云中。 树影暗浮水,秋声半在空。 疏钟山际月,孤榻竹边风。 竟夜浑无寐,清谈对远公。 注释: 1. 烟萝小径通:烟雾缭绕的小径通向深处。 2. 一室挂云中:一座小屋悬挂在云端之中。 3. 树影暗浮水:树影在水中悄然浮动。 4. 秋声半在空:秋天的声音在空旷的空气中回荡。 5. 疏钟山际月:稀疏的钟声在山间响起,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6. 孤榻竹边风
【注释】 岩居僧:隐居在岩石上的僧人。 一钵寄岩石,尘喧迥不闻:用一钵寄托在岩石上,尘世的喧嚣声全然不听。 小厨分涧水,短榻卧松云:在小厨房里分到涧水的清泉,在松林中铺开竹席卧着,好像躺在云彩上一样。 衣借枯藤补,香收野蒳焚:衣服借给枯萎的藤条修补,香料收集野草焚烧。 晚来趺坐处,猿鹤自为群:到了晚上,坐在山洞口打坐时,猿猴和仙鹤会自己围成一圈。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隐者的生活和心境
【注释】杨园:即指作者的居处。沧洲:指作者隐居的地方。云水乡:指隐逸生活之地。入门:进入家门。麋鹿:指山中动物麋鹿。薜萝长:形容山中的薜荔和萝藤长得很长,遮天蔽日。物外:指超脱世俗的意趣。尊前:指酒宴之前。 【赏析】此诗首联写自己久慕隐居生活的情怀,颈联写自己终于寻访了云水之乡,尾联写自己决心把隐居山林作为终生归宿。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景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流露出一种超然遗世的思想感情
【解析】 此诗是送别友人之夷陵。诗人以“摇落楚山头,嗟君岁晏游”起兴,描绘了楚山的萧瑟秋景。颔联紧承上句,点明送别的原因:友人即将辞别而去,在岁尾之际漫游。颈联进一步写送别友人时的景色和感受:江边月影如钩,猿啼声声凄厉,令人心伤怀古;仲宣,即王粲,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粲曾经为曹操所器重,但后来被刘表所杀,故此处借指自己。王粲曾在故乡作《登楼赋》,抒发思乡之情。尾联由送别友人而引发感慨
登匡庐绝顶 匡庐(庐山)最高处,迥与碧空齐。 下见众山小,回看落日低。 松间调野鹤,云里听天鸡。 晚逐钟声去,相将度虎溪。 译文 登上庐山的最高峰,远远地与天空相接。 从上面向下看群山显得那么小,回头望去落日已接近地平线。 松林中传来野鹤的叫声,云层里传来打鸣的天鸡。 傍晚随着寺中的钟声慢慢下山,一起过了通往虎溪的小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庐山时的感受和景象
【译文】 飞来江上的这座寺,幽静清胜远离尘氛。 老树都长出了黄叶,山高多白云。 雨水花长日照耀,仙梵半空传来。 顿起安禅想,同参猿鹤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峡山寺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寺院的赞美之情。 首联“飞来江上寺”,点出此寺之得名。飞来二字,意谓此地乃是天成奇境。 颔联“树老皆黄叶,山高多白云”,描绘了寺院周围的景象:岁月流逝,树木衰老,纷纷飘落了黄色的落叶;山峦叠嶂,云雾缭绕
【注释】 驾出西山:指帝王出行。盖,同“盍”,何不;千官:百官。鸣銮,銮铃发出响声。历,经过,指登上。上都,这里指皇宫。清涂,指京城的清洁道路。海若、天吴,神话中的水神和水族。张,铺陈。仙幄,指神仙居住之处。山花,指野花。中谷,指宫廷。嵩呼,山呼之声。嵩是泰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为五岳之一。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秋八月,诗人扈从至东都洛阳。 开头四句写皇帝出游的情景
【注释】 崔驸马:指唐代崔湜。山亭:指崔湜的宅第。主第,指崔湜的宅第。开新径:开辟新路。仙源:神话中神仙的居所。晓云低拂树:清晨的云雾轻轻拂着树木。春鸟静吟风:春天的鸟儿静静地啼鸣。水带天湖碧:湖水像带子一样围绕着天蓝色的湖泊。花分御苑红:花朵如红色一般点缀着皇家园林。凤箫声缥缈:凤箫发出的声音如同烟雾般飘渺。玉楼东:玉砌的楼房在东部。 【译文】 崔驸马的住宅前开辟出一条条新路
别吴山人广 客中仍送客,离思渺难任。 歧路一尊酒,故人千里心。 归云冲落雁,寒角乱秋砧。 湖海风尘里,前期何处寻。 译文 我送别了吴山人,心中满怀离愁,无法承受。 在岔路口举起酒杯,为远方的故人祝福。 大雁南飞,归云飘散,寒夜中的秋声阵阵传来。 我在这片风尘之中,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赏析 此诗写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送友;颔联写别情;颈联写秋景;尾联抒发感慨。全篇构思新颖,辞意高远
境僻稀人迹,寻幽方独行。 泉从树杪落,云向石边生。 斜日见山影,隔花闻鸟声。 悠然任所适,真惬薜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