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
【注释】 茫茫:无边无际。 尊:尊贵。 分:分别。 赏析: 吴安节先生贻诗,我依韵奉答。 茫茫今古道常存,眼底抛除谁是尊? 茫茫:无边无际。指古今的道路,永远存在。 道常存:指道路永恒不变。 眼底:眼前,眼前所见。 抛除:抛弃。 尊:尊贵。 谁:指谁尊贵。 是谁尊贵:指谁是真正的尊贵者。 一座:一幢。形容堂皇高大的殿堂。 堂皇天样大:堂皇、雄伟。形容堂皇高大。 无端:无故。 又向小分门
注释: 1. 初任司理到任日:指某人开始担任司理一职的日子。 2. 吏用印报云升授:官吏用印章报告说这个人被提升为给事中。 3. 虚套取喜何必乃尔:为什么要虚假地套用官衔来取悦他人呢? 4. 走笔题其上:快速书写下来贴在墙壁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那些虚伪、矫情的人的讽刺和批评。诗中的“吏”指的是官吏,这里特指那些为了得到提拔而虚假地套用官职的行为。诗中的“何必乃尔”
诗句释义: 不道西山高,却道日将晏。 谁人能知晓,阳光依旧明媚。 译文: 无需提及西岳之高峻,人们只关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刻。 谁能想象,即使在阴云笼罩下,阳光依然能够穿透一切,温暖人心。 注释: - 诗句中的“不道”意为“不必提及”,表明作者并不强调某事的重要性。 - “西山高”指西岳的山峰之高峻。 - “日将晏”即太阳快要落山了,意味着黄昏时刻的来临。 -
刘冲倩诞次子锡履 多孙若祖忻,双郎欣若父。 有弟忻若兄,异日三无负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曹于汴之手,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一位父亲在得知自己即将拥有多个孙子(多孙)的喜悦之情。诗中表达了他对儿子们的无限期望和祝福,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像祖辈那样兴旺昌盛。 译文: 我的儿子们如同祖先一样,他们的存在让我感到无比自豪。我的兄弟们也如同父亲般关爱着我的孩子,期待着他们将来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 赏析:
【注释】 和:指与道合一,即无我之境。友:指有情之物,如树木、山水等。讲:指讲解道理,即悟道。 无堂奥:没有门户,即无法进入的虚无世界。亦:也。无门:无法进入的虚无世界。入来:进入。何存:何处存留。 举足求门:脚一抬就能找到门。足便是:足是,即脚是。即指“道”。眼前沦浑:眼前混浊,即“无”的世界。更无痕:没有痕迹,即一切皆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道”的理解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赏花时的喜悦和感慨。诗人在花前畅饮,兴致高昂,想要倾杯畅饮,但同时也在问自己:这愉悦的心情是从哪里来的?诗人认为,心情愉快是因为物理与我的和谐相处;如果物理与我不相容,那么就不会有这样的喜悦。所以,他感叹:等闲那得笑颜开! 注释: 1. 花前逸兴欲倾杯,为问此心何处来:在花前饮酒作乐,兴致勃勃,想要倾倒酒杯畅饮,然而我也在询问:这些喜悦的心情是从哪里来的呢? 2.
【解析】 “纤痕遥共薄云流”意思是:纤弱的月影在天空悠然飘移,和天上的薄云相映成趣。“纤痕”即纤毫,形容月亮之微。“皓魄分明”,指月光皎洁明亮。“举世争言月似钩”意思是:人们争相传颂月亮像一把钩子。 【答案】 译文:游客登楼远眺,看到那纤痕与薄云相连,纤痕遥共薄云流,诗人用“纤痕”来比喻月亮。皎洁的月光如一轮皓月在夜空中高悬,它清晰可辨。人们竞相传颂着月亮像一把钩子。赏析:这首诗写中秋之夜
``` 天心最憎机,人心能照机。 试观海上客,何事不忘机。 注释: 1. 天心:天意或命运之心。 2. 机:计谋、心机。 3. 海上客:比喻身处困境或漂泊无定的人。 4. 何事:为何要如此。 5. 忘机:不受世事干扰,保持本心。 赏析: 这首诗以“省躬”为题,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对天意与人心的探讨,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两面性,以及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心理状态。
【注释】 耳目:听觉和视觉。可镕:可以熔化。见闻,指所见所闻。何所住,指在何处。 乾坤,指天地之间。乾坤,亦称“宇宙”。 画树,指绘画中的树木。非真树,即“不是真的树”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对绘画艺术的欣赏。全诗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说人耳能听见、眼睛能看见的艺术形象,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的;二是说这种艺术形象,使人感到春色满乾坤;三是说这种艺术形象,不是真树而是画树
独坐 蓬莱弱水是何处,悠然独坐小斋中。 分明天地共浩浩,岂必烟海逐空蒙。 注释: 独坐:独自坐着。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名,这里比喻高远的境界。弱水:传说中饮之能忘忧的水,这里借指遥远的空间。 译文: 蓬莱弱水是什么地方呢?我独自坐在小小的书房里。 清晰的天地共同广阔无垠,哪里需要什么烟波浩渺的大海。 赏析: 诗的前两句“蓬莱弱水是何处,悠然独坐小斋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书房中思考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