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穆
雷江怀阿名 别日留丹荔,辞家两月中。 到门惟一水,叠嶂已千重。 作字偷商母,能言似过翁。 贫来当撇汝,匹马各西东。 注释: - 别日留丹荔:离别时留下荔枝作为纪念。 - 辞家两月中:离开家已经两个月了。 - 到门惟一水:家门旁只有一条小河。 - 叠嶂已千重:山峦重叠,层层叠叠,形容山峰众多。 - 作字偷商母:模仿商人的字体写字,比喻技艺高超。 - 能言似过翁:善于言辞,像长辈一样有见识。 -
【注释】 1. 离公开丛林石洞:离开开林寺的石洞。 2. 借得袈裟地:借用袈裟之地,即僧院之地。袈裟地,指和尚住的地方。 3. 寒开古洞霞:寒冬时节,古洞中飞起彩霞。 4. 仙峰攒锦绣:山峰如仙女织锦,形容山峰秀丽。 5. 法界隔梅花:佛教讲法界无有边际,而梅花在冬季盛开,象征佛教中的“净土”。 6. 世迥红尘绝:世间纷扰,尘世已经远离。 7. 池新白社遐:池塘里的莲花刚刚开放
闻罗澹峰先生登罗浮不获相从诗以致怀诚哉达不易,间亦世中稀。 古道久不作,狂歌安与归。 向平婚嫁未,康乐宦情微。 此日风尘遍,谁同与世违。 注释: 闻罗澹峰先生登罗浮不获相从诗以致怀:听闻罗澹峰先生登上了罗浮山,我未能与他一同前往,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诚哉达不易:真的很难达到那种豁达的境界,这真的是不容易啊。 间亦世中稀:偶尔在人世间也很少见到这样的人。 古道久不作
【注释】 ①雷江:即江西,泛指江南。 ②同何虬、仲徐、骏公:与何虬、仲徐、骏公一起游山玩水的朋友。 ③丘壑(hè):山水。 ④川流绿到门:溪水从门前流淌,使庭院显得绿树成荫。 ⑤松森:形容山林茂盛。 ⑥山尊:指山峰。 ⑦野渡:野外渡口。闻樵语:听到砍柴人的声音。 ⑧闲田:闲适的农田。逐鹿喧:追逐鹿群的喧闹声。 ⑨山僧:山中的和尚。宜懒拙:适合懒散笨拙的生活态度。 【赏析】
【解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春,是诗人在岭南期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首联写罗浮山的清幽,云霞飘渺空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写罗浮山中仙侣们不辞辛苦地采药炼丹,以期得道成仙,体现了作者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之情;颈联写丹砂炼成后,神鸟显现,五彩斑斓;尾联写朱明时节,云雾缭绕,挡住了去路,但希望友人早日到来。 【答案】 注释: ①闻罗澹峰先生登罗浮不获相从诗以致怀闻:听说 ②澹峰先生
山阴董无休刘语石过东溪草堂遗游草赋谢 注释: - 江春芳树路,落日美人来。 - 江:指江河。 - 春芳:春天的芬芳香气。 - 芳树:美丽的树木。 - 路:道路。 - 落日:夕阳。 - 美人:美女。 - 来:来访。 译文: 在春天的江边,有芬芳香气的美景,而夕阳下的美女也来到了这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美女来访的诗。诗人在春天的江边,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同时也迎来了夕阳下的美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出诗句的意思,最后再将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浏览全诗,抓住关键句
诗句翻译: 海人们种下奇树,春天到来时还不知道过了多久。 马龄正好像贝壳一般,龙涎香的烟雾不浓烈。 丛生的根茎结着瘴雾,积聚的气体含着霜天的气息。 这香味自然是山中来的,又怎么会出现在玉案前呢? 关键词注释: 1. 莞香答和曹秋岳方伯:这是一首诗,作者可能是一位官员或者文人。莞香是一种香料,用于制作香料的物品或过程称为"答和"。这首诗可能是在回答关于香料的问题,或者是在描述自己制作的香料。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登高览远的向往。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杨柳千重翠,幽轩隔水连。 注释:这里的“翠”指的是绿色的柳树和杨柳的翠绿色彩,“幽轩”是指一个安静的小房间或者是一个小亭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杨柳垂挂,小房子或小亭子被水隔开的景象。 2. 墨华亲试砚,绿绮每临泉。 注释:墨华指的是墨水,这里指书写用的墨汁;试砚是指在砚台前尝试磨墨
【注释】 (1)兰桡:用香木做的船桨。数百里:形容山势高峻,行舟艰难。 (2)万山中:指山连成片,绵延不绝。 (3)不为:不因。烟霞癖:喜爱观赏山间烟雾云霞的情趣。 (4)鬼斧工:指自然造化,非人力所能为。 (5)阴风:指山林中凉爽的气息。 (6)碧落:天空的尽头。 (7)石室:岩石形成的洞穴或岩洞。 (8)岸尽绿溪转:绿水环绕着山岸流淌,江面上波光粼粼。 (9)重:重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