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穆
题倦圃 作者:不详 范蠡湖边地,先生柳畔庐。 石林香接水,菌阁旧藏书。 鹤返蒹葭老,衣存薜荔初。 春风吹野梦,阑入即华胥。 注释 1. 范蠡湖边地: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选择了太湖之滨的蠡(今浙江省杭州市)作为自己的封地。 2. 先生柳畔庐:先生,对别人的尊称;柳畔,指靠近柳树的地方。庐,简陋的居所。这里的“先生柳畔庐”形容隐居生活。 3.
东郭无人事,南邻有寺钟。 小航穿竹去,深院落花封。 浊路尘千尺,仙都水百重。 夙生留隐地,不自种云松。 注释: 题倦圃(题目为《倦圃》,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淡雅的田园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东郭:此处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无人事:没有世俗的纷扰和繁华 南邻:指作者居住的村庄南边 有寺钟:村边有一座寺庙,寺庙里传来了钟声 小航:小船 穿竹去:沿着竹林划船前行 深院:深宅大院 落花封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言寻瓜步口,柳岸荻江湄”写送别地点和送别环境,颔联“境寂鹤如懒,深庭月上迟”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云霞供妙墨,潮汐绕疏篱”描写景色,衬托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惆怅心情。尾联“不忍辞秋去,凉飙助别思”直抒胸臆,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怀。 【答案】 译文: 在瓜州寻找李南先生的足迹,柳树岸边芦苇丛生。 寂静的环境使白鹤懒洋洋地游荡
《新秋》 烦暑久已厌,逢秋如故人。 一朝来爽气,万象绝埃尘。 叶落偏知候,花期不在春。 何哉称达者,空笑动丝莼。 注释: 1. 烦暑久已厌:长时间受到炎热的困扰已经厌烦了。 2. 逢秋如故人:秋天如同老朋友一样亲切。 3. 一朝来爽气:突然之间吹来了清爽的气息。 4. 万象绝埃尘:万物都脱离了尘世的束缚。 5. 叶落偏知候:树叶的落下预示着季节的变化。 6. 花期不在春
【注释】 眷言:眷恋。同意气:志趣相同,感情投合。离合:离别和团聚,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明发:天将亮的时候,即破晓时分。朱厓:红色的山崖,这里指日出。 疏灯:稀疏的灯火。寒共影:寒冷相伴的影子。春酒:春天酿成的美酒,这里指美酒。细开颜:慢慢张开笑脸。那得:哪能、如何能得到。相慰:互相安慰。云松:高耸入云的松树。异世间:不同于人世。这一句诗意思是说,只有像云松一样超尘拔俗的事物才值得人们去欣赏。
【注释】 (1)陆汉东:作者的朋友。 (2)隔岁:一别就是一年。孤舟:指作者的小船和友人的船。别:分别。 (3)云翰:指书信。却杳冥,却杳无音信。杳:幽暗,深暗。 (4)残灯仇夜雨:形容夜晚风雨交加的景象。残灯:灯光微弱。仇:同“骤”。仇夜雨:急骤的风雨。 (5)朋辈:朋友、同伴。惜晨星:珍惜黎明时分的明星。 (6)乱去家何在:离开家乡后不知道身在何处。乱:混乱。 (7)愁深:忧愁极深。梦不成
送万履安孝廉还四明山渺渺珠江水,风尘揽别衣。 相逢值花发,万里向秋归。 东海空怀古,青山独采薇。 四明他日路,待我白云扉。 注释: - 渺渺:辽阔的样子。 - 珠江水:珠江的流水。 - 春风衣:春风吹过的衣物。 - 相逢:遇到。 - 花发:花开。 - 秋归:秋天返回。 - 东海:指代家乡。 - 怀古:怀念古代的事迹或者人物。 - 青山:青山,这里指的是家乡的山水。 - 采薇:采集艾草
中秋独夜 好月不自厌,况当秋半期。 古今同醉夕,河海共圆时。 独立已忘我,长吟欲语谁。 今宵应爱惜,莫待隔年思。 【注释】: - 好月不自厌:形容月亮美好而明亮,让人无法自拔。 - 况当秋半期:在秋天的中旬,也就是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更加明亮。 - 河海共圆时:指月亮圆满如河、海一般,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 独立已忘我:形容自己独自一人欣赏月亮,完全沉浸在其中。 - 长吟欲语谁:长篇大论地吟唱
【注释】 落木(落叶)千峰路,清霜一衲衣。余将东海入,汝重故山归。凉月好相惜,危时知见稀。风尘念行迈,老老愿无违。 【译文】 秋林中独自行走,卷起衣角送别上人回乡省母。 满地落叶铺成千峰小径,清冷的霜气覆盖在身上的衲衣上。 我准备把东海水引入,你却要回到故乡去。 明月如洗,应倍加珍惜;险境来临,彼此难相见少。 风尘漫漫,思念着你的远行;年华渐老,但愿不违背你的愿望。 【赏析】
【注释】 ①梅花其三:指唐代诗人郑虔的《梅》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寒尽却春回。庭前落尽梧桐叶,唯有竹枝梅子青。” ②孤高:孤独、高洁。 ③素心:纯洁、清白的心性。 ④玉树:比喻才气出众的人。 ⑤蓬蒿(hāo):蓬草。蓬蒿,泛指草木,这里借指隐士。 ⑥着书室:有书斋的屋子,即书房。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郑虔在友人家中读书时看到窗外盛开的梅花而写的。首句写严霜压境,万物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