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袈裟地,寒开古洞霞。
仙峰攒锦绣,法界隔梅花。
世迥红尘绝,池新白社遐。
送君怀旧隐,猿鹤思犹赊。
【注释】
- 离公开丛林石洞:离开开林寺的石洞。
- 借得袈裟地:借用袈裟之地,即僧院之地。袈裟地,指和尚住的地方。
- 寒开古洞霞:寒冬时节,古洞中飞起彩霞。
- 仙峰攒锦绣:山峰如仙女织锦,形容山峰秀丽。
- 法界隔梅花:佛教讲法界无有边际,而梅花在冬季盛开,象征佛教中的“净土”。
- 世迥红尘绝:世间纷扰,尘世已经远离。
- 池新白社遐:池塘里的莲花刚刚开放,白色的荷花尚未盛开。
- 送君怀旧隐:送你到旧日隐居之地。
- 猿鹤思犹赊:猿和鹤还思念着你,表示你的离去让它们很想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通过描绘开林寺的山水风光,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全诗以景起笔,由远及近,步步深入,最后点明主题,抒发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怀念。
首句“借得袈裟地”,借出的是僧院之地。僧院是修行人修习佛法的地方,也是诗人所向往之地,因此诗人借出此地,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次句“寒开古洞霞”,描绘了寒冬时节,古洞中飞起的彩霞。古洞是僧人修行、打坐的地方,也是诗人所向往之地,因此此处用“寒开”来形容古洞中的景色,寓意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待。
第三句“仙峰攒锦绣”,用“仙峰”来形容山峰的雄伟壮观,用“锦绣”来形容山峰的美丽。这句诗既描述了山的壮丽,也暗示了僧人修行的环境。
第四句“法界隔梅花”,用“法界”来比喻佛家的净土,用“梅花”来象征纯洁、高洁的品质。这里诗人用“法界”来比喻佛教的无边无际,用“梅花”来象征佛教的纯洁。
第五句“世迥红尘绝”,用“红尘”来代表世俗生活,用“绝”来表示彻底断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佛教净土的向往。
第六句“池新白社遐”,用“池水”来比喻清纯、无暇的心灵,用“白社”来象征纯洁无暇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希望他能够在清净的环境中度过一生。
最后一句“送君怀旧隐,猿鹤思犹赊”,以“猿鹤”来代表诗人自己,用“思犹赊”来表示思念之情深远而持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