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诩
《都门送兄子高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张诩的作品。下面将逐一解读诗句内容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诗句释义: - 三月都门别,春光满帝畿:三月的都门之别,春天的光辉洒满了整个京城。 - 莺声乱离思:黄莺的鸣叫声搅动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 柳絮点人衣:柳絮随风飘舞,落在行人的身上。 - 北地归羸马:北地的路途上,一匹疲惫的马儿独自归来。 - 西山驻落晖:西山上的夕阳缓缓落下
都门送兄子高二首 三月都门别,春光满帝畿。 莺声乱离思,柳絮点人衣。 北地归羸马,西山驻落晖。 如何一行雁,同去不同归。 注释: ①都门:京城的城门。 ②二月:阴历二月,因二月为春季开始。 ③离思:离别的思绪。 ④羸马:瘦弱的老马。 ⑤西山:指终南山。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都门外为远行的儿子送上的一首诗。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幽美,语言自然,情调感伤,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之情。
诗句释义 1. 闻督府上荐剡: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朝廷对某个人进行推荐的情景。"闻督府"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官员,"上荐剡"则表示将某人推荐到高位或重要的职位上。 2. 春前一疏拟投簪:这句表明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准备放下自己的笔(古代文人常用"投簪"比喻辞官)。"一疏"可能是指给皇帝的奏章或者建议书,而"拟投簪"意味着准备放弃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生活。 3. 惭愧虚名污奏牍:诗人感到羞愧
题李都阃琢玉轩诗卷 【注释】潇洒:清雅、超然。琢玉轩:指李都阃的书房名“琢玉”。阳春:春天,比喻好的诗歌。克己:克制自己,指不放纵自己的感情。连城:用来形容贵重的东西。金茎:即汉武帝时所建之露台,上有铜铸成盘龙,故称“金茎”。余屑:指剩余的酒渣。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他的好友李都阃所作的赞美诗。首句赞李都阃的书房名字,次句赞美李都阃的书法,第三句写李都阃的诗词才华出众,第四句称赞李都阃为人谦逊
译文: 采珠为害可胜穷,谁沥丹诚达九重。 已见地方遭水火,宁驱民命饱蛟龙。 薇垣信有回天力,草野宁知曲突功。 如此医和堪活国,几多药裹肘囊中。 注释: - 采珠为害可胜穷:指开采珍珠的危害无穷无尽。 - 谁沥丹诚达九重:谁能够用赤诚之心感动皇帝。 - 已见地方遭水火:已经看到地方遭受水灾和火灾。 - 宁驱民命饱蛟龙:宁可牺牲百姓的生命来满足贪欲的蛟龙。 - 薇垣信有回天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力解新藩佐(力解:努力解决;新藩佐:新的藩镇辅佐官)-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在努力地解决新上任的州郡长官(藩镇)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 羞弹旧豸冠(羞弹:羞愧于使用;旧豸冠:旧官服)-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已经离开朝廷多年,但现在又回到地方任职,作者感到有些惭愧
【注释】 潘:指潘德舆,字叔伏,号端溪,浙江瑞安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总督两广。 黄伯望:黄公度,字子寿,号石斋,广东顺德人,为万历名臣。 治郡:治理州郡。 庙廊:庙宇和廊房,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黄宗羲赠给友人黄伯望的。诗中赞扬黄伯望有才华、能治郡,又称赞他的风采、志向可嘉,最后指出他终将辅佐君王,大有作为。 首联“每逢潘总督,开口话端阳”,意思是每当潘督军谈起端午节的话题时
注释: 1. 凭谁秋问讯,近况定如何。 凭(píng):凭借;依靠 秋问讯:秋天里打听消息 2. 花下思君切,吟边苦雨多。 花下:在花丛中 吟边:吟诵时 3. 打乖非邵子,真一且东坡。 打乖:不聪明、糊涂 邵子:宋代理学家邵雍(1011-1072),名雍,北宋洛阳人。他的《皇极经世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 真一:《庄子·逍遥游篇》中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论述
赠别林以永 北马又南船,青毡十五年。 母天愁日薄,儒地爱春偏。 适意多山水,留心是简编。 师门非孔氏,何处问真传。 注释: 1. 北马又南船:形容旅途劳顿,南北奔波。北马南船,指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经历。 2. 青毡十五年:青毡,古代对马的一种称呼;十五年,指诗人在此地度过了漫长的十五个年头。 3. 母天愁日薄:母亲的天,指的是诗人的母亲,她为儿子的离去而感到忧愁,担心日薄西山,时光匆匆流逝。
注释: 乘除自天意,消息个中占:占卜吉凶,是上天的安排。 万草凋零后,一株霜雪严:在万株花草凋零之后,只剩下一株,它被寒霜所覆盖,显得格外清寒。 逢人聊折寄,调鼎遽容添:在路上遇到人时,我偶尔会折断一枝来送给别人;而回到家中,我则急忙将这株梅花放进锅中烹煮,让它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欲向成都卜,君平适下帘:《庄子·逍遥游》中说,子贡曾到蜀地游玩,看到岷山出产的竹杖、蜀布等特产,便询问当地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