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诩
诗句释义: 1. "落落遗经是补" - 这一句描述的是对遗失的经典进行修复的过程,强调了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和补充。 2. "茫茫坠绪须寻" - 这一句表达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需要不断地去寻找那些失落的线索和知识。 3. "沧波起于涓滴" - 这一句比喻说,知识的波澜(或变化、影响)是由微小的水滴(或开始)积累起来的。它强调了从细微处着手的重要性。 4. "万化生乎一心"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白鹇》。 诗句解析: 1. 君不见泸南秦吉了,饿死不首蛮夷丘。 - 注释:你没有看到在泸南的秦吉了,他宁愿饿死也不会为蛮夷屈服。 - 赏析:这两句描述了秦吉了宁死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忠诚和勇敢的赞美。 2. 又不见唐家孙供奉,奋跳欲断朱三喉。 - 注释:我也没有看见唐朝那位姓孙的供奉,他奋力跳跃试图切断朱三喉。 - 赏析:这句话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事件或者人物
南粤王庙三首 其一 百粤提封万井,中原虎视眈眈。 昔为秦尉有状,后禅龙川果堪。 古庙低徊岁月,二陵想像禅龛。 伏腊村翁走祭,门前估客弛儋。 注释: 南粤王庙:指位于广东省的南粤王庙。 百粤:泛指岭南地区。 提封:版图。 万井:形容土地广袤。 中原:指南方中原地区,这里借指中原王朝。 虎视眈眈:形容目光凶狠、锐利,如同老虎一样盯着猎物。 秦尉:秦朝的官吏。 状:情况,状况。 后禅龙川果堪
注释:刚被海风吹老,惯逢野火不烧。 渔父问名海口,南人错认班超。 译文:刚被海风吹得老去,习惯于遇到野火而不燃烧。渔夫问你的名字是哪里的,南方的人却错认为你是班超。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渔民生活状态的诗歌。首句“刚被海风吹老,惯逢野火不烧”描绘了虎头岩在海风中历经沧桑,经历过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景象。这里的“海风吹老”既形象地表达了虎头岩历经岁月的痕迹
【注释】 郁郁葱葱:草木茂盛的样子。 王气佳兮:有帝王之气的吉祥之地啊。 垄上揭竿:在田垄上举起武器起义。 千卒开兮:成千上万的士兵响应起义。 伏波驻兵:东汉名将马援驻守荆州时,曾屯驻江陵。伏波,指马援。 抱鼓轠兮:抱着鼓槌敲击战鼓。轠(xiè),击打。 迨天阴雨:天气阴沉,下起雨来。 杀声哀兮:战地凄厉的喊杀声。 岂山有鬼,自相豗(zhān)兮:难道是山上有什么妖魔作祟,还是人相互争斗呢? 豗
南粤王庙三首:赵佗 两龙鏖战关内,一虎独步粤中。 自乘黄屋称制,身著赭袍呼嵩。 风雨数问庙老,龟螭百尺碑穹。 中有任嚣陆贾,俨然作配西东。 【注释】 - 两龙鏖战关内:指秦灭六国,楚汉争霸时项羽、刘邦之间的战争。 - 自乘黄屋称制:指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时,自称皇帝。 - 身著赭袍呼嵩:指赵佗身穿朱红色的官服,威风凛凛。 - 风雨数问庙老:指他经常派人去询问南海神庙的老和尚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
【注释】 1. 波罗蜜:梵语的音译,又称多摩栗多、木密。是一种水果。 2. 南海庙前:指海南岛的南山文化旅游区,有一座“南海大佛”像,相传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师所建。 3. 灵根: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本源,即“因”,而一切事物的“因”又都来源于“果”。“灵根”指佛教中所说的“因果”关系。 4. 西域:指古时中国西部的地区。 5. 扶疏:形容树木枝叶繁茂。 6. 青盖:古代帝王车舆上的伞盖
【解析】 此诗为《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五首,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布,第三句用典,第四句以“君不见”开头发议论,最后一句作结,抒发感慨。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有强烈的讽刺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不满和憎恶。 (1) 屈眴:指汉代宦官石显。 眩:同“炫”,炫耀。 火浣布:传说中一种不用水洗涤而能不褪色的布。 何布:指这种神奇的布。 丽如故:仍然美丽如旧。 惊怪:惊讶奇怪,意译即可
宋公遗爱祠 懿哉宋公,德大有容。 明明在公,耿耿于衷。 民始茅茨,火灾是苦。 寔公教之,陶瓦筑堵。 公之去矣,笑色日远。 遗爱在人,千载弗谖。 生则君之,死则尸之。 君之尸之,民之秉彝。 【注释】 1. 宋公:指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文公。宋公遗爱祠:纪念宋文公的祠堂,表达对其遗爱和功绩的敬仰。 2. 懿哉:形容宋公的德行高尚、令人敬佩。 3. 德大有容:意指宋公拥有广大的德行和包容心。 4.
【注释】 题琼山王銮妻吴氏贞节坊:在琼山县为王銮之妻吴氏立的贞节牌坊。 五伦:儒家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关系。 三才:天地人,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卓哉(zhuó zāi):赞美其高洁。 家以孝称:以孝顺著称于家。 有命自天:出自天命,表其德行。 天竟此定:上天最终确定了这个结果。 我叙:我为之作记。 我铭:我为之刻铭。 凤毛:凤凰羽毛。这里指贤德。 国宾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