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诩
【解析】 此诗为《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五首,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布,第三句用典,第四句以“君不见”开头发议论,最后一句作结,抒发感慨。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有强烈的讽刺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不满和憎恶。 (1) 屈眴:指汉代宦官石显。 眩:同“炫”,炫耀。 火浣布:传说中一种不用水洗涤而能不褪色的布。 何布:指这种神奇的布。 丽如故:仍然美丽如旧。 惊怪:惊讶奇怪,意译即可
【注释】 ①金柱:指乾和殿内用黄金制成的柱子。②魃:传说中能旱的鬼怪。③霸业:指皇帝建立的功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铁柱的形象描绘,寄托了作者对朝廷政治清明的希望和对统治者的讽刺。全诗以“铁柱”为中心,通过描写铁柱的形貌特征,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政治清明的期望。 首句“乾和殿中黄金柱,天阴雨湿魃鬼语”,描绘了在乾和殿中,那些用黄金制成的柱子在天阴雨湿的环境中发出诡异的声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描述了方竹的特性和其受到重视的历史。全诗如下: ``` 方竹 竹品类寔繁,方竹惟诡异。 五十有馀种,戴凯之所志。 根将蟠轮方,节以束针比。 作舟未为钜,胜箭未为细。 何如粤山中,方竹拂云起。 四棱一直上,偏颇了不滞。 廉隅色难犯,正直心绝忌。 思昔我高皇,武楼晚登憩。 咨询治道馀,方竹启玉齿。 顾问臣詹同,偶获献上位。 御手为摩挲,亲洒宸翰记。 云汉烂昭回
【译文】 铜鼓的形状像扑满,它的声响就像春雷。 传说旧时俚僚铸造铜鼓,十二只虾蟆在四周栖息。 听说小孩看见青蛙怪,蛮族的酋长在荒冢中哭泣。 阴风吹雨作光怪,乘着巨浪鼓声天昏迷。 镇海将军听说此事后愤怒,命令小鬼为保护它。 如今海不扬波,万国来航都经过这里。 【注释】 (1)铜鼓:古代打击乐器名。 (2)形如扑满:形状像盛放东西的器具,此处比喻铜鼓的外形。 (3)响如春雷:声音响亮如同春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描绘了越王台上的繁华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亭台越王台 崇台千尺皆蒸土,夜夜登登不歇杵。 一廉一陛涂民脂,画阁雕栏贮歌舞。 春风到处沉檀香,溽暑四壁水晶凉。 江山延袤万馀里,绮窗启处烟茫茫。 空中缥缈罗仙仗,绛旌羽葆屹相向。 锦茵独荐倾城娃,牙床高挂销金帐。 管弦嘈嘈宴诸王,夜焚兰麝坐椒房。 台上月来人已醉,楼头风起乐初张。 中原鹿走人共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于圣池的描述和赞美。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圣池 - 诗句释义:“千流分作涧,一脉暗通溟”描述了圣池的水从众多的小流汇合成为一条河流,然后流向广阔的海洋。这里的“涧”和“溟”都是指河流和小海。 - 译文:“无数的小溪流汇集成一条河流,然后流入大海。” - 注释:“千流”、“涧”、“一脉”、“溟”。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圣池的宏大和神秘,它汇聚了无数小溪的水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描绘了荔枝的美味和种植环境。以下是对每句的详细解释: - 火龙精幻出金丹:火龙精是指一种神话中的生物,它能够幻化出珍贵的果实,如金丹一样珍贵。这里比喻荔枝果实如同神仙的食物一样珍贵。 - 大如鸡卵小粉团:荔枝的果实大小不一,大的像鸡蛋那么大,而小的则小如粉团。 - 色如十八学士醉后颜:荔枝的红色非常艳丽,就像喝醉酒的学士们脸颊上的红晕一样迷人
诗句 1 孤标信拔地:此句形容塔的高耸,仿佛独立于大地之上。"孤标"指的是独立的标识或标志,"拔地"则表示塔的高大和直立。 2. 紫盖欲插天:描述塔顶的形状,好像紫色的盖子要插入天空一样。这表达了塔的壮丽和高耸入云的特点。 3. 初疑是铁笔:诗人一开始以为这是一座铁铸的塔,因为其形态独特。 4. 细看如金莲:仔细观察后发现,塔的颜色和质感更像是金色的莲花。 5. 八风吹不动:形容塔的坚固
【注释】 何许:何处。社尸:土神。祝:祈求。兆:预示、征兆。雨蜴:蜥蜴,传说中能预报天气的灵物。巫咸:古代掌占卜的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石龟的外形特征及其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和民间信仰的赞美之情。 首句“石龟来何许”,诗人以石龟问起,表现出好奇与敬仰的心情。接着,诗人描写了石龟的形状,“立社尸而祝”
【注释】 紫盖纷天花:形容菩提树的枝叶茂密。紫,紫色。 琼枝沾法雨:指菩提树枝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琼枝,玉色的枝干;法雨,佛教所说的功德之雨。 如穷真实际:指佛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究竟实相。 菩提也无树:意谓佛性本自清净,无需外求,即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赏析】 这是一首以菩提树为题材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佛学思想的理解。全诗以“菩提树”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