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
湖中风涛大作 正是清秋月色多,大风终夜鼓洪波。 银山万叠来高下,铁骑千群入荡摩。 好梦惊回朝帝阙,归心并起望天河。 明当少转封姨力,百里平湖顷刻过。 【注释】 湖中风涛大作:湖中波浪汹涌。大作,形容波涛汹涌。 正是清秋月色多,大风终夜鼓洪波。 银山万叠来高下,铁骑千群入荡摩。 好梦惊回朝帝阙,归心并起望天河。 明当少转封姨力,百里平湖顷刻过。 【译文】 正是深秋时节月色清朗
诗句解释 1 芒砀云连古帝乡:形容景色辽阔如云,仿佛连接着古老的帝王之故乡。 2. 歌风台近泗河傍:指歌风台靠近泗水河,地理位置靠近河边。 3. 蚤提三尺安天下:早先曾提出三尺高的法令来安定天下。 4. 尚想群贤守四方:仍然怀念那些贤臣们在各地的治理。 5. 英魄有灵藏地远:英魂(英雄的魂魄或精神)有灵,藏在远方。 6. 威名无比配天长:威名之大,无与伦比,与天长久。 7. 当时赤帜知何似
解析这首诗《桃源道中三首 其三》 领略诗意与文化韵味,探索自然之美 1. 诗的原文 桃源景物信幽奇,几度游观惬所思。 丹碧峰峦云里见,青苍林木镜中窥。 渔舟一去仙源合,石洞重来碧藓滋。 惟有武陵溪上树,年年花发使人疑。 2. 诗歌翻译 桃源的风景确实充满了神秘而奇异的美,几次游历让我深感满足。 在丹红和碧绿之间,山峰如画中景色一般藏在云雾之中,青翠的森林在镜面上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歌风台二首 其二》是明朝郑善夫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古歌风台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流露。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解析: - 诗人简介: - 郑善夫(1485—1523),明代文学家,福建闽县人。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其作品深受后世文人推崇。 - 诗句释义: 1. 故城南畔泗河隈:描述歌风台位于南边的泗河畔,地势偏僻但风景秀丽。 2. 汉祖歌风有旧台
仪真三咏其一 东南水陆会真州,河朔风云拱上游。 潮落瓜洲远渡出,天连扬子大江流。 迎銮镇古名犹在,解剑桥荒事已休。 多少繁华成俯仰,万家烟火不胜秋。 译文: 仪真地区有三大景观:东南的水陆交通要道连接了真州和扬州;黄河和北部地区的风云都环绕着上游地区。 当潮水退去时,可以看见从瓜州远渡长江的船只。天空与长江相接,仿佛天地相连。 迎接皇帝的码头依然存在,但废弃的军营已经无人问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沅州元夜同陈侍御观灯(注释) 万里归来自帝朝,沅阳今是两元宵(注释) 诗从见月添新兴,人喜观灯得俊僚(注释) 北极星辰垂地远,南天瘴疠到春消(注释) 柏台风致清如许,梅蕊颁香入冻醪(注释) 译文: 在沅州的元夜之夜我与陈侍御一起观看了灯火。 从千里之外回到皇帝的朝廷,沅阳现在已是两个元宵佳节。 诗歌从见到月亮增添了新的生机,人们高兴地观看灯笼
【诗句解读】 1. 巴陵古寺有圆通:巴陵即今天的岳阳市,古寺名为圆通寺。 2. 禅室静涵鲛室冷:禅室指的是寺庙内的静修之地,而“鲛室”则是指传说中鲛人所居住的海底宫殿,形容禅室之静谧与神秘。 3. 梵楼遥映蜃楼红:梵楼指佛教建筑中的佛塔,而“蜃楼红”则是指由于大气折射造成的虚幻景象。 4. 诸天只在虚空外,万象皆归旷荡中: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一切神灵都在虚无缥缈的宇宙空间之外
桃源道中三首·其二 两日桃源道路中,无边清兴每相供。 云山过后层层见,涧水行来处处同。 萝径烟光笼软翠,松岩云彩绚新红。 何当一览蛮中小,更上淮南万仞峰。 赏析: 《桃源道中三首·其二》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桃源道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两日桃源道路中,无边清兴每相供。”表达了作者对于桃花源般美好世界的向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诗是诗人经过湖南桃源县时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至桃花源中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人间仙境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初闻胜景如天上,此日经行已再来”的意思是:初次听说这里风景如此美妙就像在天上一样,今天行走此地却仿佛重游旧地。 “水入松篁鸣处急,山围村坞到时开”的意思是:溪流汇入竹林,发出清脆的声音;群山环绕着村落,到了傍晚才逐渐露出原貌。 “荒溪难觅当时洞
邓城才过见樊城,旧堞荒凉总旧名。注释:刚刚从邓城经过,便见到了樊城,那城墙上的旧堞虽然荒芜,但依然保留了它的名字。 废沼几行寒雁下,疏林数点晚鸦鸣。注释:荒废的护城河里,几只大雁排成几行飞过;稀疏的树林里,几只乌鸦发出几声叫声。 分茅尚自怀山甫,谋国何须羡曼甥。注释:想起古代的贤臣山甫,自己仍然在为国家出谋划策;不必羡慕那些只会享受的人。 更问襄阳千古事,岘山依旧汉江清。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