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逢龙
注释:我知道你在世俗中磨练不会改变,过去你是道人的石友。 赏析:此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诗人自问自答,表现了自己的志节和高洁的情操。“知君游世磨不磷”,意谓:你身处乱世而不为世俗所动,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往作道人之石友”句,是说:过去你曾做过道士们的良伴。“石友”二字,既指道人,也暗喻了隐士
诗句原文 五州山下路,樵牧自成群。 涧浅泉交径,岩高石碍云。 老松前代寺,异草贵人坟。 更陟重冈望,江淮地势分。 译文 在五州山下的路旁,砍柴放牧的人们自然形成一组组。 小溪的水流很浅,泉水与小径交汇,山岩很高,石头阻挡了天空。 古老的松树前曾有古寺,奇特的草药曾是贵族墓地。 我再次登上更高的山岗远望,看到了江、淮地区的地理分布。 注释 - 五州山:位于润州的山峰。 - 樵牧
诗句释义: 1. 官满借居 - 指官员任满后,暂时借住在朋友家中。 2. 尽装家具已回京 - 表示官员在完成了所有公务之后,已经回到京城(可能是指自己的家乡或工作所在地)。 3. 便觉身如片叶轻 - 形容官员回到故土后的感觉,仿佛身上的重担一下子轻了许多。 4. 近市借居人语杂 - 由于身处城市,周围环境嘈杂,与平常的宁静相比显得更加热闹。 5. 闭门独处自心清 - 虽然周围环境喧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分析其意象、意境,最后再从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 曹娥碑:东汉会稽人曹娥,父亲溺于江中,娥年幼随父赴水救父,终为父尸,乡人哀之,乃刻石立碑,号为曹娥碑。后人因称母亲为娥母,称女子贞孝节烈为曹娥节。 何朝无朽骨,此地尚清阴。
金山寺 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译文: 金山寺 在波涛汹涌的水域上矗立着两座高高的宝塔,它们的影子随着树木的高低而摇曳。 虽然山下没有通往寺庙的路,但是门前却有经过淮河船只。 岩石山峦隔着水面难以找到水源,但是地下的泉水容易找到。 据说那条老龙回到了洞口
【诗句释义】 谷中草木几经春,敕额犹存古隶文。 千里耕桑安土俗,一炉香火奉山君。 多留姓字溪边石,惯见旌旗陇上云。 太守若贤神自感,夜来入梦雪缤纷。 【译文】 谷中草木经过了几次春天的更迭,但敕额依旧留存着古老的隶书文字。 万里之遥的田野上,耕者耕种桑田,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乡土气息。 在溪边的石头上多留有我的姓名,而那些熟悉的旌旗则在陇上行云般地飘过。 假如太守能够贤明公正
【注释】 官事:公家之事。 埋:被雪覆盖。 儿曹:指自己的儿女们,儿曹,即“儿女”。 灯火:点着的灯光。 茅斋:茅屋,简陋的居所。 人家:这里指自己家的邻居。 但:只。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佳:好。 【赏析】 《夜读》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夜晚读书的情景的诗。 首句写诗人回到家中,看到大雪纷纷,已经将官署的公事都埋没在了雪中。第二句写诗人回到家中的小茅屋里
【解析】 这是一首写除夕思亲怀人的五言诗。首句“除夜”,点明时间,为全诗的抒情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为官”与“为客”,表现了兄弟二人的身份不同,但彼此思念之情却是一样的。第三、四两句是说,明日就要一起过年了,不知何年才能团圆在一起呢?这一句中蕴含着多少的辛酸和无奈啊!五、六两句“梅飘几片雪,灯结两心花”,用梅花的开放,比喻弟弟已经长大成人,能够独立生活;用灯笼结出的花朵,比喻弟弟能够早日回家团聚
曹娥庙 曹娥,即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传说她的父亲曹盱因溺水而死,她沿江哭泣寻找,投江自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浙江绍兴建起了曹娥庙。这首诗就是对曹娥庙的描述。 译文: 我再次拜谒了灵娥神庙,她的魂魄如此清纯,仿佛可以请她前来。 风吹动着神像前的幡旗,古老的渡口,月亮照耀下,残破的船只和潮汐一起消失在水面上。 碑文上有行人在阅读,香炉中燃起的香烟缭绕在空中。 迎接神灵时奏响的是汉朝的曲调
上马 因行作游计,上马未须忙。 旧路往来熟,新秋早晚凉。 看图寻古迹,听语认同乡。 一带陂塘近,西风菱藕香。 译文: 骑马去游玩的计划,马上出发不需要匆忙。 熟悉的道路让我行走自如,清新的秋天早晨凉爽宜人。 浏览图片寻找古代遗迹,聆听对话感受到家乡的气息。 靠近小溪的池塘,西风吹来,菱角和莲藕散发出阵阵香味。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风中骑马出游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