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章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此题时,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再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欲知世味须尝胆”,是说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懂得世事的艰辛;“不识人情只看花”,意思是如果只看见表面的美,就会看不到其中隐藏的丑恶。所以,要想知道世间的真相,就必须亲身体会生活的苦乐,感受人间百态。 【答案】
【注释】 师范(师表):指老师。三天:指三年。謦欬声犹留殿陛:指老师的言教如在耳际回响,仍在殿阶上。皇华:指皇帝的使者。四国:指四方各国。朴诚:朴实无华。望早式班联:希望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式:楷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朱士彦撰写的挽词。 开头两句说:“师范重三天,謦欬声犹在殿陛。”这是说朱士彦在任上三年时间,他的言教、身教,都对人有很大的影响。这两句中的“师范”二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出将入相,垂五十年,功比汾阳,寿同潞国”,此联以汾阳王郭子仪、潞国夫人董氏为榜样,自比。“扫穴犁庭”,指扫清了敌寇,平定了边患;“越三万里”,泛指南北边疆;“昔追定远”,指昔日追击匈奴
【注】: 荆州府:指明代的荆州府,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厅事:官署中办理事务的地方。 联:对句,上下句字数相等。 求:谋求,追求。 便:适宜,得当。 皆可:都可以。 与人言:与人为伍,与民为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厅事”为主题,通过对厅事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民众利益、关心民生疾苦的理念。 首句“政惟求于民便”,意思是政治上只希望人民生活安定,百姓得到满足
【注释】 佐:辅助;理:治理。天:指上天或皇帝,指代帝王;厥:他的;福:福运;含:包容;履:施行;仁:仁爱;帝:帝王;赖:依靠;其:指辅臣;勋:功勋。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辅佐时政治理国事,上天赐福给君王;秉持仁德,施行仁政,帝王依赖功臣的功劳和智慧。 “佐时理物”句:辅助时代治理事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辅佐时代治理国家大事,上天赐予了君主的福气。“佐时”是指辅佐时代,“治物”是指治理万物
首先输出诗句: 集汉碑联 含和履仁,永享年寿; 应期作弼,入参文昌。 接下来是译文: 收集汉代的石碑, 包含和谐与仁慈,长久享受长寿。 顺应天命担任辅佐之臣, 进入朝廷参与文昌星的事务。 注释: 1. 集汉碑联 - 指的是收集汉代的石碑,这些石碑上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了解汉代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 含和履仁 - 指的是包容和谐,遵循仁义之道。含和是指宽容
注释: 三管:即三部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 癸水辰山:指代吕璜的出生地。 都暗淡:全都黯淡无光。 千秋:指长久的时间。 存定论:留下了定论。 乡贤:乡间有德望的人。 名宦:名声和职位。 伫馨香:等待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吕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吕璜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吕璜的生平事迹和其影响,表达了对吕璜的敬仰和怀念。同时,通过对“三管”和“癸水辰山”等关键词的运用
【注释】: 1. 集汉碑联:指收录在《石鼓文》中的“汉篆”和“秦隶”两种书体。2. 声无细闻:声音细微,却能听得见。3. 虽远犹近:虽然相隔很远,仍然感到亲近。4. 劳而不伐:勤劳而不炫耀。5. 有实若虚:有实际的内容却像空虚的一样。6. 不伐:不自夸,不炫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汉碑的特点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人以“声无细闻,虽远犹近;劳而不伐,有实若虚”这两句诗来形容汉碑的特点
【注释】 1. 挽陈銮:即《和陈銮见赠》的一首七律,是作者在为友人陈銮撰写墓志铭时写的一篇序文。 2. 仪表称科名:仪表指人的风度气质;科名指科举考试所得的功名。 3. 帝许云程难限量:意思是说皇上对陈銮的才学十分赞赏,认为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4. 文章兼政事:意思是说陈銮的文章与政治才能都很不错。 5. 风义:这里指道义、仁义。 6. 渊源:比喻事物的本源或道理的根据。 7. 赏析
注释:来到这地方,真像以政学为宗旨;如果遇到朋友,希望他能够遵循中庸之道。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和学问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中庸之道的追求。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并践行了政治和学问,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同时,他也期望在与人交往中能够遵循中庸之道,保持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