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阅
宿路口驿 孤猿啼处宿山村,读尽离骚自掩门。 寓意偶成长短句,半窗灯火月黄昏。 注释: 1. 孤猿啼处宿山村:孤独的猿猴在山中哀嚎的地方过夜,形容山村的寂静和凄凉。 2. 读尽离骚自掩门:读了屈原的《离骚》后,诗人感叹自己的遭遇,选择关闭门窗以示避世。 3. 寓意偶成长短句:诗中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4. 半窗灯火月黄昏:描述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半窗的灯光与昏黄的月亮交相辉映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晓渡黄花溪 - 早晨渡河,渡过了黄花溪。这里的“黄花”可能是指河流中黄色的水草或者河滩上的植物。 2. 水湍 - 河水湍急,水流湍急意味着水流非常快,可能是因为上游有水坝或大坝,使得水流速度加快,或者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水流湍急。 3. 鸣榔身在小沙滩 - 用木棒敲打船舷发出的声音,表明船只已经到达了岸边,诗人站在岸边
【注释】 湘东: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县西南。 萍乡: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上栗县西。 醴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南省醴陵市北。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驿站。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描绘了诗人由湖南到江西萍乡的一段旅行。 开头两句“萍乡路与醴陵通,溪上长亭草木中”写诗人由湘东出发,经过萍乡、醴陵,到达长亭时已近黄昏。“萍乡路”,即从湘东至江西萍乡的官道;“醴陵”,即今湖南省醴陵市
注释: 万载县: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故里。 门横路断竹为篱,雪色漫漫瓦屋稀:描述万载县城的景象,门前的道路被竹子阻挡,显得荒凉;房屋稀疏,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黄领青腰墟市罢,尽沽红酒夕阳归:描绘万载县城的市场景象,人们结束了一天的买卖活动,纷纷买酒回家,享受夕阳下的宁静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万载县的独特风貌。首句“门横路断竹为篱”
【注释】晓发:早晨出发、起床。上高,指上山或登山。危磴:陡峻的石阶。扪萝:攀援着长满青蔓植物的树木往上爬。宜春:在今江西省境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晨起出发去山上游玩,途中经过一条小溪,看到两岸长满了青藤,就沿着青藤爬上山去了。他想到第二天就要到宜春游览,心里十分激动,想那里的山一定比这更美丽。全诗句句写景,处处有情。前两句写清晨出发时的情景;后两句写登临山顶时的感受。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分析意象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这首诗的首句是关键句,要特别注意。“斜阳骑马末山隈”一句,是说夕阳西下之时,自己骑马经过末山之侧
诗句解读 1 便县怀古: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县城(便县)的怀念之情。"便县"指的是古代某个具体的县城,"怀古"则表示追忆过去的时代和场景。 2. 兔葵燕麦撼春风:描绘出一幅春天的景象,兔子和葵花在风中摇曳,而燕麦也在春风中摇摆。这可能象征着某种生机与活力,或者是在描述自然景观的变化。 3. 废址颓垣古县封:这里用“废址”、“颓垣”来形容曾经的县城现在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
【解析】 “春尽江南归已迟,湘南风雨度花时”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江南的景色已经看不到了,而这时在湘南还会遇到风雨。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了,江南的景色已经看不到了,而这时在湘南还会遇到风雨。诗人用“江”字写出了自己流落江南的心情,也写出了自己对江南的依恋之情。“无因剪取湘江色,携看江屏画竹枝。”意思是:没有机会剪下湘江的风景,只能把它带到家中来观赏。这里的“湘江色”指的是湘江的水
【注释】: 扶疏:茂盛的样子。碧树,指翠竹。想吾庐:想象我的茅舍。清江,指赣江。几舍馀:隔了几座房屋。少听光风吹剩水:微风轻轻吹动江面,让水面上的残波荡漾,好像在倾听江声,仿佛听到江水在低语呢。萧寺:佛寺,这里指江西南昌的西寺。曝新书:晒新书,即晒新书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客居赣江之畔,怀念家乡之作。 以“碧树”代“茅舍”,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颔联则描绘了一幅江天一色
注释: 上蔡人归古县封,蜀江依旧水流东。 这句诗的意思是,上蔡人回到了古代的县封,但蜀江的水流依然向东流去。 末山云散庵犹在,敖岭丹成井已空。 这句诗的意思是,末山的云彩已经散去,但庵子仍然存在;敖岭上的红色已经变成黑色,但井已经空空如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和人事变迁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上蔡人回归、蜀江水流以及末山、敖岭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