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如梦令”是词牌名。上片写景抒情,“古木斜阳天远”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谁劝”点明送别;“侬”即我,“悔太多情”,表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惆怅。下片写景抒情,“顽石生生如愿”运用典故,化用了《庄子》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寓言故事,意思是说:顽石生生不息,永远不灭
注释: 1. 吐出情丝千缕,写就鸳鸯新谱。 2. 隔著小红墙,惹起相思何苦。 3. 迟暮。迟暮。折赠天涯芳杜。 赏析: 《如梦令》是一首词牌名,属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思念远去的爱人的情景。全词以女子的口吻,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深情厚意和无尽的相思之情。 首句“吐出情丝千缕”,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深沉情感,如同千缕情丝,无法割舍。接着,“写就鸳鸯新谱”
【解析】 1. 省却:免去。胭脂:古代妇女的化妆品,这里指女子。闲费:白白浪费。领略:体会、领会。琴书:泛指文词、学问。滋味:情趣、乐趣。 2. 西北:方位词。有:存在。高楼:高耸入天的楼阁,这里指高山。碧云:青翠的白云。冉冉:慢慢地,渐渐的样子。来未:是否来临。 3. 堪记:可以记住。堪记,即“值得记住”。梅花:常绿乔木或灌木,花被片4~5,通常白色;也有红色或黄色
注释: 海上琼楼缥缈,宛如仙境一般。一枕鸡声催天晓,天刚破晓就醒来了。埋玉自深,入梦时娇小如玉的魂灵。春老,帘外的红梅早已枯萎。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早晨醒来的情景。上片写女子的梦境和现实。"海上琼楼缥缈"、"一枕鸡催天晓"两句是写女子梦中所见。“海上”二字既写出了楼阁高耸入云之状,也暗寓了女主人公的身份高贵,她生活在仙界之中;“缥缈”一词则形容其虚无缥缈,不可捉摸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悄悄空庭吟久:悄悄地在空旷的庭院中吟唱,时间已经很久了。 - 明月今生消受:明月是今生能享受的吗? - 并坐话轻舠:一起坐在船头,谈论着轻松的事情。 - 红树青山回首:回头望去,看到的是红树和青山。 - 思否:是否在思考? - 思否:是否在思考? - 春水一池如酒:春天的水池像美酒一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庭院中,独自吟唱,与明月相伴,与朋友并肩坐着船头
注释: 辩不清花间的小路,是谁闲着脚步踏出了痕迹。清晨起床推开窗帘,惊讶地发现是寻芳的蝴蝶误了春光。 春天已经过去,谁还能将残红遮挡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令,以春日游赏为背景,借景抒情。 上片起句“辩不清花间路”,写春游时迷离的景色,让人分不清哪一条是花间小径。这一句中,“辨”字暗含作者对于花间小路的迷茫,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下片“晓起卷帘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来分析。 第一句是提问,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了,我听到杜鹃叫声,不知它要表达什么?“几度欲留不住”,说明作者对春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二句写杜鹃在楼上哀鸣,仿佛在告诉东风,要告诉人们春天就要过去了。第三四句的意思是:归去吧,归去吧,满院的落花如雨纷纷飘落啊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名为《如梦令 · 小词代柬,约妹归宁》。 诗句释义: 1. 莫为离情消瘦。转瞬红闺携手。 注释:不要因为分离的思念而变得消瘦,转眼间就要和妹妹一起回到红闺(即闺房)中了。 2. 屈指近元宵,姊妹团圞如旧。 注释:屈指即将到了元宵节,姊妹们团聚在一起,就像以前一样亲密无间。 3. 知否。知否。恰好月圆时候。 注释:知道吗?知道吗?正好是月亮圆的时候
【解析】 “六扇碧纱轻茜”一句,写女子的妆饰。碧纱,即绿色的丝织品,用来挡风,也可作帘子,以遮人眼目。这里指屏风。“袅袅炉烟如线”,描写了室内的环境和气氛。袅袅,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松罅替伊方便”,写女子在月下和心上人幽会的情形。松罅,指松林中的缝隙,也指男女幽会之所。 【答案】 译文:我有一具碧纱屏风,颜色淡绿而透亮。它轻盈地飘动着,像一片轻茜。室内有一股袅袅升起的香烟,就像一根细长的红线
【解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上阕写赠友情景,下阕写惜别的情思。全词以景起意,用典贴切,抒情细腻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记得西陵小弄,风里金鞭双控。”首句点出地点,西陵即今江苏南京西陵,这里指金陵。西陵,南朝时帝王所居之地。小弄,即小巷。据《南史·陈后主纪》载:“隋兵至朱雀航,后主与妃嫔泛舟江中,自相携手,寻药堕水而死。”故作者此处回忆了这一历史事件。“风里金鞭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