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注释】几欲把:几乎要。推去:推开,摆脱。双眉:指眉毛。锁住:使……不舒展。细软语:温柔的情话。情郎:情人。千情万绪:许多感情。无味:无意义。牵惹:牵动、惹起。柔肠:柔弱的肠子。 译文 我几乎要将忧愁推开,但被双眉紧紧锁住。温柔的话语撩动着我那多情的心绪,为何有千般万种的感情呢! 无意义啊!无意义啊!它牵动了我的柔弱心肠。 赏析 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爱情的渴望和相思之苦。“几欲”两句
永夜更残日尽,画角声中,帘波波动不定。四壁透出寒声,如同天边秋讯。风紧,风紧,雁字横飞潇湘。 译文:深夜时分,残月已落,天空中的画角声在波动的帘幔上回荡。四壁间传来阵阵寒气,犹如天边的秋意传来。这时,一阵风突然袭来,使原本宁静的环境变得紧张起来,仿佛是远处的雁群正在横飞过潇湘之地。 注释:永夜:指漫长的夜晚,也指深长的夜晚。残:残余,未尽的。更: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夜有五次更点。日尽
【注释】 缥缈:形容烟雾渺茫。绿烟:青翠的烟雾,喻指春日。一朵朱蕤:指繁花盛开。蕤(ruí),同“蕤”,草木茂盛的样子。明吐:开花吐蕊,开放。银釭(gāng):灯盏。贮:蓄积。蝶忙蜂妒:比喻春天到来,百花争艳,引来了蝴蝶和蜜蜂。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写灯节前夜的灯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写节日前的景象:“缥缈绿烟笼雾。一朵朱蕤明吐
【注释】 不向篱边争秀。开在黄花前后。朵朵绿如蓝,试问陶公爱否。 清瘦。清瘦。何用秋风吹透。 【赏析】 词人借“菊花”的比喻,赞美了菊花的风姿,抒发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上阕写菊花。首句“不向篱边争秀”,意谓菊花不与百花为伍,独自开放于篱笆旁边。次句“开在黄花前后”,言其花朵盛开在花丛之侧,是黄菊的伙伴。三、四两句以“朵朵绿如蓝”形容菊花的花色,并以此喻比陶渊明的隐士风度。“试问陶公爱否”
【注释】 1.扑蝶:捉迷藏的游戏,蝴蝶是捉迷藏游戏中的一方。娟娟:形容轻盈美丽的样子。不定:没有固定的意思。碧草梢头弄影:碧绿的草地上有蝴蝶在飞舞,蝴蝶的影子映在草尖上。弄影:指蝴蝶在草尖上留下影子。2.纨扇:指用绢做成的扇子,这里代指女子的手。惹:惹动,引起。3.几点惊魂忽迸:突然感到一阵恐惧。迸:冲击、迸发的意思。4.难趁:很难赶上。5.飞上海棠花顶:蝴蝶飞到海棠花上。海棠:一种花
【注释】 ①帘外:指院中的竹帘。青梅:指初夏时节的梅花。如豆,形容梅子小而多。 ②闲人:闲居在家的人。 ③才得展双蛾:刚刚展开眉梢。双蛾,眉毛。 ④非旧非旧:不是旧的也不是新的,形容心情复杂。 ⑤伤春病酒:伤春是伤花事凋零,病酒是借酒浇愁。 ⑥赏析:这首词写于作者任滁州知州(即滁州刺史)时。上片写闺中少妇因见丈夫远赴他乡,而自己独守空房的孤寂之情。下片写少妇对丈夫的思念
【注释】 ①鸾衾:华丽的被子。初醒:刚醒来的样子。 ②玉钗:指用玉石制成的发饰,这里泛指妇女的发髻。 ③画堂:有画彩装饰的大厅。 ④风紧:形容风吹得很猛烈。 【赏析】 这首小词写闺中女子春眠乍起时的情态。全词从女子初起时的动作写起,以“梦压鸾衾”、“睡起玉钗”点明其人正在梦中或初醒,以“门掩篆香、斜日画堂”,点出环境及时间已到早晨。以下三句,分别写她起床后的动作和所见之景物,以动作描写为主
下面是对《如梦令 · 春草》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全诗如下: 1. 诗句解释:野火在春天烧过,留下的痕迹像草地一样平坦。人们通常认为草会枯萎,但是谁曾想到春风是真正的功臣。 2. 译文:野火烧过的草地上,曾经平整如茵。人们常说草会枯萎,却不知春风才是关键。 3. 关键词注释: - 野火:指春天里自然发生的野火,可能因为干燥或人为因素引起。 - 残度:指野火燃烧过后
如梦令 · 忆远 几日嫩寒轻暖,又听雏莺学啭。妆罢倚雕栏,心与芭蕉同卷。 人远,人远,况是宵长梦短。 【注释】 ①嫩寒:微凉的春寒。 ②雏莺:幼小的黄莺。 ③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常绿乔木或灌木。叶长披针形,夏季开花,果实呈球形,有硬壳和软果之分。 ④宵长梦短:指夜间长,而梦中的时间过得很快。 【赏析】 《如梦令·忆远》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写的是闺怨。上片写闺中人因思念远人而感到的寂寞
注释: 如梦令·幽恨 帘外雨狂风骤。幽恨浓于春酒。有泪不教弹,尽把罗衫湿透。 消瘦。消瘦。那个人儿知否。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咏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全词以写人为主,而以柳自喻。上阕写怨妇因愁思成疾,病中见风听雨;下阕写病中的怨妇,憔悴消瘦,只有柳树知道她的痛苦。 词的开头“帘外雨狂风骤”一句,就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气氛。接着“幽恨浓于春酒”,又进一步点明词人的心境。这里用一“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