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雨狂风骤。幽恨浓于春酒。有泪不教弹,尽把罗衫湿透。
消瘦。消瘦。那个人儿知否。

注释:

如梦令·幽恨

帘外雨狂风骤。幽恨浓于春酒。有泪不教弹,尽把罗衫湿透。

消瘦。消瘦。那个人儿知否。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咏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全词以写人为主,而以柳自喻。上阕写怨妇因愁思成疾,病中见风听雨;下阕写病中的怨妇,憔悴消瘦,只有柳树知道她的痛苦。

词的开头“帘外雨狂风骤”一句,就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气氛。接着“幽恨浓于春酒”,又进一步点明词人的心境。这里用一“浓”字,不仅表现了怨妇的心情之深,而且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怨妇那满面愁容的形象。

“有泪不教弹”,是怨妇的自述,也是对丈夫的抱怨。她为什么流泪呢?原来她的心中充满了幽恨。“有泪不教弹”,是怨妇在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把泪水擦干,让泪水滴到地上,任凭风卷起去,可恨的是,她连眼泪都不让流。这两句词,既写出了怨妇的孤苦处境和内心的痛苦,同时又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爱恋与思念之情。

“尽把罗衫湿透”,是怨妇对自己伤心哭泣的描述。她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以致衣衫都被泪水湿透了呢?这是因为她在为丈夫担忧。因为丈夫在外打仗,生死未卜,自己在家孤独度日,所以心中十分忧虑、害怕。这两句词,既写出了怨妇的悲伤情绪,又表现出了她的痴情。

下阕紧承上阕写怨妇的憔悴消瘦,“消瘦”二字,既是对怨妇身体情况的描写,又是对她内心痛苦的反映。她之所以这样瘦弱不堪,是因为心中有恨。“那个人儿知否”,是怨妇在问天,她在问苍天:我这么瘦弱,你可知我心内的痛苦吗?这里的“那个人儿”,指的是自己的丈夫。她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她深爱着丈夫,但又无法和他在一起,所以心中才充满了痛苦。

这首词以写人为主,通过写人的愁苦和相思来表达词人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全词构思巧妙,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动人。词中所描绘的怨妇形象,既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又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