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远
这首诗的意思是:夜晚静谧,我独自诵读经书,心中没有烦恼和睡意,因为我知道有龙天在侧耳倾听。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1句:“十可行十颂”中的“行”可能是指“可以”或“行动”,“颂”在这里可能是指诵读、吟咏或赞美。整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诵读十首赞颂诗。 - 第2句:“诵经”指的是诵读经典或宗教经文。 - 第3句:“夜静更深自诵经”中的“夜静”可能是指夜晚寂静无声
“探珠欲问龙,骊珠吞在腹”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句。它出自《古尊宿语录》。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探索真理、追求智慧的渴望和执着。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 - 禹穴龙门寺:指著名的佛教圣地龙门石窟。 - 探珠欲问龙:想要探寻并询问关于珍贵之物的秘密。 - 骊珠吞在腹:比喻珍贵的东西深藏不露,需要深入挖掘才能获得。 通过对“三句颂”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注释】 “十可行十颂”:即《十颂》。 “扫地”:打扫地面。 “房廊萧洒共安居”:房廊,房屋的两厢。萧洒,整洁。 “装香扫地”:装香是烧香的意思。 “默耀韬光示智珠”:默,沉默;耀,光明照耀;韬,隐藏;光,光亮;示,显示;智珠,指智慧之珠。 【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维的《十颂》,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其时王维任监察御史,因事下狱,后经张九龄等人的营救获释。此诗借咏物而抒怀
【注释】 1. 十可行:即十颂。 2. 粥饭:即粥和饭。佛教徒吃的一种简单食物。 3. 板鸣生死断:指佛教中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能断除生死轮回的痛苦,达到涅槃的境界。 4. 十声佛唱古今通:指佛教的《华严经》等经典,其中包含了佛陀从过去到现在的所有教诲。 5. 开单展钵亲明取:意为僧人打开经书,诵读经文时,会用一个钵子装水,用来漱口,以示虔诚。 6.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时代背景和诗词的意象特点进行分析。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分析,同时注意了解注释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十可行”“言下”等关键词的词义。 此诗首句“十可行”,是说可以行善事。后两句是写自己对于交友的态度和原则:在交往中,要讲诚信;在交友时,要以道义为准则,不与无德的人结交朋友。 【答案】
“后念即圣,圣不能知。铁牛过海,石女生儿。”这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六句偈六首·其六》。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内容,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境界和智慧的深刻理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诗句解读: - “后念即圣,圣不能知”:这句话意味着在追求圣人的境界时,即使达到了这种高度,也仍然是无法被完全理解和掌握的。这里的“圣”指代的是最高的道德或智慧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注意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 忆赵州:回忆赵州和尚的言行。“不下禅床后”,意指赵州和尚不把坐禅当成一回事;“曾无善巧言”,意指他的言语没有巧妙的言辞。“平常安乐事”,意指他所说的平凡之事。“今古谩流传”
“一入双林后,天宫事可猜。卖鱼人不厌,何处见如来。”宋代诗人释清远的《十忆偈·忆双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展现了佛教哲学中对真理的探索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首句“一入双林后”,以简洁的语句勾勒出进入双林后的情境。双林,在佛教语境中,常指菩提树,象征着悟道与觉悟。此处“一入”表明了诗人深入修行,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这里的“天宫事可猜”,暗示着进入双林后
【注释】 十可行:十行诗。 普请:唐代诗人元稹曾为“普”字作注:“普,泛也。”意思是说“普”字的笔画多,难以书写。 拈柴择菜:指从事农活。师先匠:指学习技艺的人。先,表敬词。匠心,这里指工匠精神。进业修身:指努力工作,修养自身。见古人:指效仿古代人的行为。 若到诸方:假如到别的地方去。审实:仔细考察、核实。龙门:比喻学问高深的地方。这里是比喻有学问的地方。 通津:渡口;渡口是连接两岸的地方。此法
【注释】 十可行十颂 洗衣:指洗衣服。 莫:不要。 疏慵:懒散不勤快。 薰炙久:熏烤久了。 【赏析】 此诗以“洗衣”为题,实则托物言志。作者用洗衣来比喻人生。首句写洗浣,次句写入众衣裳垢不中,第三句写邻里之间互为熏炙、久处其地,第四句写身心动念肯消镕,即人不能因受熏炙而不动心。全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