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洗浣莫疏慵,入众衣裳垢不中。
上下邻肩薰炙久,身心动念肯消镕。
【注释】
十可行十颂 洗衣:指洗衣服。
莫:不要。
疏慵:懒散不勤快。
薰炙久:熏烤久了。
【赏析】
此诗以“洗衣”为题,实则托物言志。作者用洗衣来比喻人生。首句写洗浣,次句写入众衣裳垢不中,第三句写邻里之间互为熏炙、久处其地,第四句写身心动念肯消镕,即人不能因受熏炙而不动心。全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临流洗浣莫疏慵,入众衣裳垢不中。
上下邻肩薰炙久,身心动念肯消镕。
【注释】
十可行十颂 洗衣:指洗衣服。
莫:不要。
疏慵:懒散不勤快。
薰炙久:熏烤久了。
【赏析】
此诗以“洗衣”为题,实则托物言志。作者用洗衣来比喻人生。首句写洗浣,次句写入众衣裳垢不中,第三句写邻里之间互为熏炙、久处其地,第四句写身心动念肯消镕,即人不能因受熏炙而不动心。全诗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注释】 ①龙门:这里指龙门石窟。常住图师:常住和尚,即出家和尚。真知事:真有见识的人。求赞:请求赞扬。②寥廓无状:空旷无边,不知形状。孰:谁、哪。③指南路:指引方向的路。④绝:断绝。⑤因缘去住:因缘,缘分;去,来;住,停留。⑥黄竹寒湫(jiāo):黄竹溪,位于龙门石窟附近的一个自然风景名胜区。⑦晓:天刚亮。昏:天暗下来。⑧“有”句:意谓有识见的和尚能识别真伪。⑨“求赞”二句
【注释】: 1. 画:指画像或壁画,这里指代诗人的肖像。 2. 识:认识。 3. 道:指道士,这里指代僧人。 4. 起云峰后路:形容山路曲折蜿蜒,云雾缭绕的山峰后面是一条山路。 5. 记得往来频:意思是你还记得我常常来山间游玩吗? 【赏析】: 这首诗是戴巨济写给他的老师张志和的一封信,表达他对老师的尊敬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己与老师相遇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首句“画出人皆识”
【赏析】 这是一首写画的诗。诗中描写了一位画家对自然美的热爱,对艺术美的追求,以及他为追求这种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首句“小师崇戒求赞”,意思是这位画家非常崇敬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因此他不断地学习、钻研,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这里的“崇”指的是崇尚、敬仰,“戒”是戒律、规范,“求赞”是寻求赞美、肯定。整句诗表达了画家对于绘画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次句“似即疏,比仍失。”意思是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
【注释】 植杖:插在地上的拐杖。无着道人求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组诗中的一首,是作者对友人谢公的赠词。无着道人:指谢灵运。他曾任康乐令,故称谢公。谢公:《世说新语·文学》载:“谢玄与子敬(谢朗)同在东山居丧。服毕,中宿,谢玄未差,而子猷(谢万)已得信还。太傅夜唤谢玄、子猷共语。太傅问:‘今年何以不乐?’谢玄曰:‘去年伐柳树,误杀一虫。以今检之,今年不以为喜。’王曰:‘何意作此想也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中描述了吴公明(或称吴公)的生活经历和修行历程。 诗句释义: 1. 欲识坦然老,乃是龙门人。 - “坦然老”意味着心态平和、无拘无束。 - “龙门人”可能指的是吴公明来自龙门地区,龙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2. 声名落四方,坐卧今十春。 - “声名落四方”意味着他的名声传遍了四方。 - “坐卧今十春”表示他已经在修行上度过了漫长的十年。 3. 会见移庵去,何妨邈形真。
【注释】 张公:指张僧繇。寿求赞:为张僧繇写的祝寿文。 首到东山:张僧繇的字是一张,因此人们称他“张公”。 晚亲龙岫:傍晚时分,张僧繇去游访龙井。 岁经寒暑:一年之中历经严寒酷暑。 涂毒长鸣:涂毒是一种毒蛇,长鸣,形容它叫个不停。 优昙:梵文音译,意为佛家所说的“无生”,也即没有生命的意思。 勿嗅:不要闻。 静对终日:静静地坐着,一整天都不离开。 弟子公寿:张僧繇是弟子,所以称为“公寿”。
【诗句释义】 道虽光明,形则山野。 道:佛教中的教义或道理;光明:明亮,通晓明白;形则山野:形容道的外在形态是朴实无华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道追求的真诚和朴素。 提折脚铛,住深兰若。 折脚铛:指古代的一种锅子,形状奇特,有足而无盖。这里比喻修行者的生活简朴、清苦。住深兰若:在深山里修行,过着隐逸的生活。这句诗描述了修行者的生活环境和他们所追求的清净、淡泊的生活态度。 拙韵无取,陋容谁写。
冯济川教授求赞 天地无物我无物,隐显空云随出没。 此间谁是悟玄人,霹雳光中轰一咄(duò)。 注释: 天地之间没有事物,我也不存在; 隐显的虚空云彩随着出现和消失。 在这世间,谁是悟道的人? 在闪电雷鸣中,发出一声巨吼。 赏析: 这首诗是冯济川先生写给他的学生的,表达了他对学生的期望和鼓励。他希望学生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去追求真理和智慧。他用“天地无物我无物”来表达他的超脱态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鲁郡曹使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诗句解析及译文 1. 圭首座求赞: - 注释: “圭”是一种玉器,象征纯洁;“首座”指佛教中的上座和尚,此处借指尊贵之人。 - 译文: 尊敬的圭首座,我在此向您请教并希望得到您的点评。 2. 如圭如璋,惟子非我: - 注释: “璋”也是一种玉器,象征美好。 - 译文: 您如同圭和璋一般完美无瑕,而我却不是这样的人
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 1. 比类则疏,现形仍普 - 注释: 比喻比较时显得抽象,但实际形态普遍存在。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通过比喻可以表达抽象的概念,而这种抽象的表达在现实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这里“比类”可以理解为比喻或类比,而“则疏”则表示这种比较虽然抽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常见。 2. 得在一瞬,照穷千古 - 注释: 事物的本质只在一瞬间显现,但其影响能延续至千古。
【注释】 “十可行十颂”:即《十颂》。 “扫地”:打扫地面。 “房廊萧洒共安居”:房廊,房屋的两厢。萧洒,整洁。 “装香扫地”:装香是烧香的意思。 “默耀韬光示智珠”:默,沉默;耀,光明照耀;韬,隐藏;光,光亮;示,显示;智珠,指智慧之珠。 【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维的《十颂》,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其时王维任监察御史,因事下狱,后经张九龄等人的营救获释。此诗借咏物而抒怀
【注释】 1. 十可行:即十颂。 2. 粥饭:即粥和饭。佛教徒吃的一种简单食物。 3. 板鸣生死断:指佛教中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能断除生死轮回的痛苦,达到涅槃的境界。 4. 十声佛唱古今通:指佛教的《华严经》等经典,其中包含了佛陀从过去到现在的所有教诲。 5. 开单展钵亲明取:意为僧人打开经书,诵读经文时,会用一个钵子装水,用来漱口,以示虔诚。 6.
【注释】 十可行:十行诗。 普请:唐代诗人元稹曾为“普”字作注:“普,泛也。”意思是说“普”字的笔画多,难以书写。 拈柴择菜:指从事农活。师先匠:指学习技艺的人。先,表敬词。匠心,这里指工匠精神。进业修身:指努力工作,修养自身。见古人:指效仿古代人的行为。 若到诸方:假如到别的地方去。审实:仔细考察、核实。龙门:比喻学问高深的地方。这里是比喻有学问的地方。 通津:渡口;渡口是连接两岸的地方。此法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十可行十颂 经行: - “十”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数量或次序,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诗歌上下文理解。 - “可行”和“颂”可能是关键词,其中“可行”可能指的是可以行走、可以行动的意思,而“颂”在古代常用于表达赞美之意,这里可能是指对某事物的赞美。 - “经行”则是指经过或行走。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你可以随意走动了,因为你已经通过了某种考验或达成了某种成就。 2.
这首诗的意思是:夜晚静谧,我独自诵读经书,心中没有烦恼和睡意,因为我知道有龙天在侧耳倾听。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1句:“十可行十颂”中的“行”可能是指“可以”或“行动”,“颂”在这里可能是指诵读、吟咏或赞美。整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诵读十首赞颂诗。 - 第2句:“诵经”指的是诵读经典或宗教经文。 - 第3句:“夜静更深自诵经”中的“夜静”可能是指夜晚寂静无声
【注】 十可行:佛教用语,指修行十种功德。 礼拜:佛教用语,指礼佛、参禅、持戒、诵经等。 礼佛为除憍慢垢:意思是说礼佛可以除去傲慢和污垢。 身业获清凉:意思是说通过修行,可以使自己身心清净,获得清凉的境界。 玄沙有语堪归敬:意思是说玄沙师的教诲值得我们尊敬。 是汝非他事理长:意思是说这是你的事,不是他人的事,这是你的本性,不是他人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