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双林后,天宫事可猜。
卖鱼人不厌,何处见如来。
“一入双林后,天宫事可猜。卖鱼人不厌,何处见如来。”宋代诗人释清远的《十忆偈·忆双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诗句,展现了佛教哲学中对真理的探索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首句“一入双林后”,以简洁的语句勾勒出进入双林后的情境。双林,在佛教语境中,常指菩提树,象征着悟道与觉悟。此处“一入”表明了诗人深入修行,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这里的“天宫事可猜”,暗示着进入双林后,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天宫事务,需要用智慧去解读和理解。这一句不仅表达了修行者面临的挑战,也暗示了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充满未知与谜团。
第二句“卖鱼人不厌”,则通过卖鱼人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生活态度。卖鱼人的日常生活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一种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接纳,不因生活的琐碎而感到厌倦。这反映了释清远对于修行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是追求精神解脱的重要途径。
最后一句“何处见如来”,则是对整个修行过程的总结。如来,即佛,是佛教中的最高存在。这句诗询问的是,在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挑战之后,如何能见到那位至高无上的佛陀。这是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所有追求真理之人的一次灵魂拷问。
释清远的《十忆偈·忆双林》不仅是一首描写修行生活的诗,更是一曲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之歌。它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一颗求知若渴、探索不止的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释清远的文学造诣,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修行及精神追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