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无相和尚塔 怒霆轰耳记曾呼,充塞乾坤恨未除。 将谓阿师无实相,春风万叠峙康庐。 注释:无相和尚塔是无相大师的墓塔,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771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座塔见证了无相大师一生的修行历程和他对佛教的贡献。怒霆轰耳记曾呼,指雷电轰鸣之声犹如怒吼一般回荡在耳边。充塞乾坤恨未除,形容天地之间充满了无尽的怨恨和不满情绪。将谓阿师无实相
诗句“娘生指上血一滴,染尽给孤园里花”出自宋代诗人释月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 春盎满天地, 万物日和煦。 云胡生五谷, 不若草木数。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展现了春天的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月涧的作品,以七言绝句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
送琇上人 楖栗横肩犯晓寒,倚天青即是庐山。 上人幸有娘生脚,直到高高顶𩕳间。 注释: - 楖栗横肩犯晓寒:指诗人穿着厚重的衣服在寒冷的早晨出门远行。楖栗,即“綈”,用来形容衣服厚实的样子;横肩,即“披肩”,指肩膀被衣襟遮住;犯,冒犯、遭受;晓寒,即“清冷”的早晨寒意。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清晨出发时,穿着厚重的衣服,抵挡着寒冷的晨风,独自踏上了远行的路程。 - 倚天青即是庐山
注释: 1. 赠刀镊:赠给一把剪刀和镊子 2. 如星囧囧瞭双眸,妙处工夫少与俦:就像星星明亮地闪烁在双眼中,技艺高超的人(指剪刀)的功夫也少了对手(指镊子)。 3. 捏定这些真柄霸,衲僧那个不低头:将剪刀紧握在手中,僧人(即指衲僧)没有不低下头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绘剪刀和镊子的对比,嘲讽那些技艺高超却缺乏谦逊的“衲僧”。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
【注释】 定山:指禅定。诸缘外息心无喘,堕在那伽那一机:一切因缘之外,要使心境宁静如一潭止水,不可有喘息之状,一旦堕入那伽的法门,就进入了“那伽那一”的境界。堕在那伽:堕入那伽的法门,就是“那伽”的法门。那伽,梵语,是佛教中所说的“如来藏”、“真如”、“本识”等。那伽那一:就是进入那伽的法门。机:机境。蹉口一回轻噫欠,疾雷轰破五须弥:口吐一声轻呵欠,霹雳闪电打灭了五方须弥山。五须弥
这首诗的译文是:“轻轻地捧取月亮,在万浪中间搅动一番。使得清澈的波纹无法透出,把玉兔月影揉入掌中。” 注释: - 等闲𢬵取娘生手:轻轻拿起月亮,形容手法轻柔。 - 万浪中间搅一回:在无数的波浪中搅动。 - 拶得清波无透路:使清澈的波纹无法透出,形容手法巧妙地将月亮隐藏起来。 - 玉蟾辊入掌中来:把玉兔月影揉入掌中,形容手法巧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用细腻的手法捕捉月亮的情景
【注释】: 1. 莲社题经荐孤魂:在莲花社里,僧人诵经超度孤魂。经卷很多,普救幽冥走向净地。(注:莲社即佛家之净土宗。) 2. 越水东边明月夜,白莲朵朵晋时香:越州(今浙江绍兴)城东有越王山,山上有一古庙叫“鉴湖”,相传晋代的诗人谢灵运曾在此地赏月赋诗,留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名句,后人称此地为“谢公台”。唐代诗人孟浩然曾登临鉴湖并留有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只愁今夜雨
【注释】 灼然:鲜明。要敌王公富:要与王公富比。挨到无锥卓地:比喻穷得一无所有。万里秋空:指广阔无垠的秋天的天空。双眼豁:眼睛一亮。不知身在御楼西:不知道身在皇宫里,站在御楼西边。御楼西:皇帝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时所作。首句写送别友人入京时的情景。友人要去京城,诗人特意为他饯行,并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相送,诗中“灼然”二字,形容友人去京的荣耀和富贵;“要敌王公富”一句
注释:北海,即东海。谩将折箸探源流,直到俱卢穷尽头。指海。端的这回亲见彻,百千溟渤一浮沤。指水。 赏析:诗题《题北海观海亭》,观海亭位于浙江绍兴市柯山之巅。作者为南宋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语言明白晓畅,富有生活情趣。这首诗就是作者游览柯山时登临观海亭时所做
玲珑岩下忆辞师,软语丁宁归莫迟。 昨夜春堂轰霹雳,分明一喝再参时。 注释:在玲珑岩下回忆起辞别师父的情景,师父说的话温柔而恳切,让我不要回家太迟。昨夜春堂里响起了雷声,仿佛师父在大声呵斥,让我再次去参拜他。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师父思念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回忆与师父的相处点滴,表达了对师父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描写春堂里的雷声,形象地展现了师父威严而亲切的形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