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八阇罗弗多罗尊者 坐依胡床,手把筇竹。 偏袒右肩,而收一足。 小僧涤器,师视而笑。 主伴则殊,日用同妙。 注释: 1.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这是一首赞美释迦牟尼及其弟子的诗。 2. 第八阇罗弗多罗尊者:这是对第八个尊者的赞誉,阇罗弗多罗是古印度的一位菩萨,以智慧著称。 3. 坐依胡床,手把筇竹:形容这位尊者端坐在胡床上,双手握着筇竹杖。胡床是一种轻便的坐具
【注释】 此诗是赞美琉璃瓶中的佛祖和十八罗汉像的,颂扬了佛教中“一体三宝”的道理。 【赏析】 此诗为赞颂佛祖和十八罗汉的功德之作,体现了佛教中“一体三宝”的道理。 首句“此琉璃瓶”是实说,“中迸五色”则是虚写其内所装之物的神奇与美好。 第二句以“功德聚”、“善慈根力”,赞叹佛祖及十八罗汉的功德之深厚和慈悲之力之大。 第三句“僧俗俨然,殊迹同道”,则点出佛祖与众生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六跋陀罗尊者 两鬼投书,与僧聚语。 译文:两个鬼魅投送书信,与僧人聚集交谈。 注释:两鬼投书,指两个鬼魅投送书信给僧人;与僧聚语,指僧人与鬼魅进行交谈。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僧人与鬼魅对话的奇特场景,展现了佛教对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主题的思考。 师窃闻之,抱膝回顾。 译文:师傅偷偷地听到这些对话,抱着膝盖回望过去。 注释:师,指师傅或僧侣;窃闻之
【注释】 1. 释迦像:释迦牟尼(sà-kā mǔ-ni, 约公元前623年-公元前485年),佛教创始人,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之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2. 诺距罗尊者:又称“第五诺距罗尊者”,为阿罗汉果位的修行者。据《法苑珠林》卷五十八记载:“昔有比丘名诺距罗,于佛所闻五事之教,即受戒得道。后于山中坐禅入定,至五时已过,忽见一鹿,来至其侧。此鹿有施心,即取食之
【诗句释义】: 1. 身如蕉虚:身体像蕉叶一样空虚。指佛陀的身形与虚空无二,没有固定的实体,象征佛法无边无际。 2. 心如兔止:心就像兔子停在洞穴中一样,没有外求。指佛陀的内心清净无杂念,达到了佛的境界。 3. 师慈如和:师傅的慈悲如同和谐的音乐一般,使人感到温暖和平静。 4. 侍者笑视:侍者的笑容中带有笑意,表示他们对佛陀的崇敬和喜悦。 5. 毒龙难降:比喻困难重重,难以克服
【诗句解释】 1. 石床之外:石床,指佛像前供坐的石制座榻。 2. 老松挺拔:形容老松树挺直而高大。 3. 玉瓶之中:指瓶中盛满了像玉一样晶莹剔透的清水。 4. 山花自发:山花在瓶子里自然地开放,比喻佛法的智慧自然而然地展现无遗。 5. 手持如意:手中持有如意棒,象征佛家修行者应具有的慈悲与智慧。 6. 默而说似:默默无语,仿佛在默诵经文或讲述法理。 7. 梵帙不看:对佛教经典视而不见
【解析】 此诗首句点明题旨,即以针绣释迦牟尼像并十八罗汉赞。次句“茸”是针的代称。三、四两句说:每一针一针绣的都是佛,每一佛又都是绣出来的,这正说明用针来表现佛的形象。五、六两句写刺绣技艺的高超。七、八两句赞美这种技艺,意谓它使万国都感到春意盎然,从而赞颂了作者的刺绣技艺高超。九、十两句写绣品的内容。十一、十二句赞美作者精湛的工艺。最后两句赞叹其巧夺天工的绝妙艺术成就。 【答案】 (1)“指”
空生真赞 以空寂身,无所依倚。 而捉杖藜,以灵知心。 不在散摄,而玩贝叶。 不舍声色,而证真空。 与我日用,能所心同。 于一切处,寂入法海。 如风行空,无所妨碍。 但离二执,圆成普会。 当慎以修,入此三昧。 【注释】: 1. 空生真赞:即《空生论》。“空”是佛教中的一种哲学观念,指万物皆为虚无。“真赞”是赞美。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学思想。 2. 以空寂身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三跋釐堕阇尊者 译文:神的观感安静深远,合上手掌恭敬地观看。 谁设置了华光轮,前面摆放了清洁的几案。 髯公捧起塔,它从何处到来。 里面有全身雕像,不要放置舍利。 注释:1、华光轮:佛教中用以表示吉祥的法器。2、髯公:指唐代高僧鉴真和尚。3、舍利:指佛祖的遗骨或遗物。4、跋釐堕阇:梵语,意为“佛祖”。5、全身:指佛像的全身雕像。6、勿:不。7、安舍利:即安放舍利。8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第二迦诺迦伐蹉尊者 苍髯紫鳞,上有悬锡。 注释:形容尊者的胡须如青色的鬓发,紫色的鳞片般绚丽多彩;头顶上方悬挂着的锡是金色的。 玉像金瓶,层叠矗立在石上。 注释:描述尊者所坐佛像为白玉雕刻的像,以及其背后供奉的金瓶,层层叠叠地放置在石头上。 蛮王跪看,炉烟直升。 注释:描述一个名叫蛮王的人跪在地上观看尊者,他的周围弥漫着香烟。 手搯珠轮,心境俱寂。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