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妄见往来颠倒性 解析: - 关键词:妄见 - 意指无明的幻觉或错误的认知。 - 关键词:往来颠倒性 - 形容事物之间的状态混乱、颠倒,没有正确的顺序和方向。 - 译文: 描述的是人因为无明而看到的事物的混乱状态,无法辨识真实与虚假。 2. 智入三际刹那定 解析: - 关键词:三际 - 通常指的是色界、欲界、无色界。这里可能指的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或理解。 - 关键词
心驰即摄来,寂然住正念。 譬如分身集,全身方出现。 生佛识精聚,灭佛游魂变。 分坐宝塔中,贰法君试辨。 注释: 心驰:指心神飘荡不安。 摄来:引导或吸引过来。 寂然:寂静无声的样子。 住正念:保持正念。 譬如:如同……一样。 分身集:分散的身体聚集起来。 全身方出现:整体的身形才显现出来。 生佛识:指生命的智慧。 精聚:精华凝聚。 灭佛游魂变:熄灭了生命智慧后,就像鬼魂一样变化不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 1. 那落迦中,论劫受苦。 注释:“那落迦”是梵语,指佛教中的地狱之一。这里的“论劫”指的是漫长的时间或苦难。 译文:在那个地狱之中,我们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磨难。 2. 焚铁其地,汁铜其柱。 注释:“焚铁”和“汁铜”都是用来形容地狱里的痛苦。这里的“地”和“柱”都是用来比喻身体和灵魂。 译文:在那些地方,我们被火烧灼
诗句释义 - 食不继偈:这一句可能意味着在饥饿中,人们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 观饿鬼趣:观察或想象饿鬼的困境,这通常指的是那些因长期饥饿而面临极大痛苦的生物。 - 论劫饥渴:讨论或研究饥荒时期人们所面临的饥饿问题和苦难。 - 针锋其咽,火聚其发:描述一种极端的生存状态,仿佛用针刺喉咙或燃烧头发来维持生命。 - 昼夜号呼,百千死活
注释: 不能争得偈:无法争取到佛的真谛。 头颅蘖蘖贪肉脔:脑袋像嫩枝一样贪恋着美味的肉块。 眼孔巴巴憎妒聚:眼睛如同贪婪的人一样,憎恨嫉妒聚集在一起。 但寻他人是非说:只是去追寻别人的是非和说法。 不知自己败阙露: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斗死他年输与我:争斗直到死亡,最后输给你。 斗生今日不及汝:在争斗中活着,今天比不上你。 见时先意相不审:见到的时候,没有理解对方的心意。
【注释】 四偈 其三:四首偈语中的第三首。 瞋恚现行时,无明所迷醉。 不知自之失,但见他人是。 如人在暗处,见外不见里。 大哉圣人学,事事必求己。 【译文】 当愤怒和嗔恚在心中显现时,我们被无明所迷惑,如同迷失了自我,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而其他人却只看到了表象,无法看到内心的世界。然而伟大的圣人教导我们要学习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情绪和困扰,因为只有通过自我探索和反思,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的形象,他遵循佛法,勤勉劳作,谦虚低调,自认为持律严谨,不敢妄称大乘。 四偈 曹溪传祖位,夜舂先屈身。 曹溪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这里象征着传承和教诲。诗人通过“夜舂”来表现他的勤劳和谦逊,暗示他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一颗恭敬、谦卑的心。 童子诵句偈,乃称曰上人。 这里的“童子”指的是年轻的僧侣,他们学习并背诵经典的语句,以此来修行自己
四偈 其二 见胜进者,心生嫉妒。 以苾刍相,包蛇虺怒。 不敢以身,而先天下。 三人同行,必有师者。 孔老之圣,行已如此。 奈何怀瞋,而称释子。 子以缘差,我故痛告。 尽世间心,乃可学道。 注释: - 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看到别人取得胜利和晋升,内心会生出嫉妒之情。 - 以苾刍相,包蛇虺怒:用出家人的身份掩盖内心的嫉妒和愤怒。 - 不敢以身,而先天下:没有胆量在众人之前显露出这种情绪。 -
【注释】 1.钦禅者:指求道的人 2.三世如来: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如来佛 3.开遮:指对一切众生的悲心,即开导众生和制止众生两种。 4.微尘句偈:指微小的沙粒上刻写的偈语。微尘是极小的微粒,偈(jié)即佛教经文。 5.只明众生日用:只说明众生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6.譬如一室千灯:比喻一个房间里有一千个小窗户。 7.光不杂不共:光明不混杂,没有其他颜色的光。 8.无色天女击鼓
这首诗是佛教的四偈,其主题是讲述因果报应、道德修养与慈悲之心。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详细释义: 四偈其一 嫉妒之火焚烧着善良的根基, 恶业的果报加剧,败坏了好的名声。 因为我的缘故,人们开始对我产生轻视和厌恶, 瞋怒所覆盖的烦恼缠绕在心头,心灵无法清净。 大则危害国家,小则伤害自身, 从古至今,这样的行为数不胜数。 既然明白了爱憎之情,就应该穿上慈悲之心。 能够如此行事的人,才是真正的随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