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 慎侄来侍求偈 十方都卢是个虎,玄沙斫柴见不怖。 傍却报僧云是汝,言中有响今谁悟? 华林年少相体解,庵中与之同行住。 谁会呼作大小空,痴儿见之毛卓竖。 我居十年无侍者,呼唤应时随指顾。 有人问著是何宗,万里无云霜月苦。 注释: - 十方都卢:指的是禅宗中的十方世界和一切众生,都像老虎一样凶猛。 - 玄沙斫柴:比喻禅宗中的“斫柴”法门,即通过砍柴这种日常琐事来修行。 - 傍却报僧云是汝
这首诗是佛教的四偈,其主题是讲述因果报应、道德修养与慈悲之心。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详细释义: 四偈其一 嫉妒之火焚烧着善良的根基, 恶业的果报加剧,败坏了好的名声。 因为我的缘故,人们开始对我产生轻视和厌恶, 瞋怒所覆盖的烦恼缠绕在心头,心灵无法清净。 大则危害国家,小则伤害自身, 从古至今,这样的行为数不胜数。 既然明白了爱憎之情,就应该穿上慈悲之心。 能够如此行事的人,才是真正的随顺。 译文
堕轩 当初二祖说禅,拜起依位而立。 后来百丈听法,卷却坐前拜席。 曹山一堕二目,老儿衣穿骨露。 譬如弹指阁前,门开还合如故。 注释: 堕轩:禅宗六祖之一的惠能(一说五祖)在韶州法门寺的惠能塔下说:“吾去时,人问:‘向什么处去来?’我言:‘只在此处。’” 后因称此为“堕轩”。 拜起依位而立:佛教徒入座要依照一定的规矩,如两足交叉,两手叠放于膝上,然后坐下。 卷却坐前拜席:百丈怀让是禅宗五祖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这首诗描述了霸陵将军在射虎时,因为被箭射中后,又再次中箭,而感到惊讶和困惑。 第一句“霸陵将军万人敌,射虎饮羽马躄易。” 描述了霸陵将军在射杀老虎时,由于箭矢穿过老虎的心脏,导致老虎死亡。这显示了将军的勇敢和力量。 第二句:“下马视之辄一笑,宁知虎为草中石。” 描述了将军在看到被箭穿心的老虎后,并没有感到恐惧或惊慌,反而笑了起来。这是因为他意识到
解析 1. 第一句: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 - 关键词: "懒修" - 表示对某种修行或修炼的不积极态度,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层面修行的生活方式。"枯骨观" - 通常指一种对生死、无常的思考,可能与禅宗的某些理念有关。"文字禅" - 文字在佛教中常用于表达和传授教义,这里可能意味着通过文字来学习和实践禅宗的教义。 - 注释:
诗句释义与译文: 李珣的《济上人求偈二首 其二》表达了诗人对生死、世事无常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诗中“骨已成丘垄,仲逊身犹占水云”描绘了生命的消逝与自然的永恒,“扶策南来山满眼,实头乡话与谁论”则反映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命意义和与人交流的愿望。 注释: 1. 骨已成丘垄:骨头已经成为坟墓。形容生命的终结。 2. 仲逊身犹占水云:仲逊(可能是指某个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身体依然占据着山水之间。
运禅人求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是一首五言绝句。 译文: 运禅的人在寻求诗句,我在这里为他吟咏。 石室如同平直的磬声,春云像翠绿色的披巾。 他是一位无欲无求的僧人,来到此地枕臂休息。 不求名利就没有忧愁,有身体还有拖累。 长久怀想彭尊宿,他曾遁世一席之地。 天子不能使他臣服,公卿不敢招他致仕。 他的高风难以攀登,百世之后依然兴起。 年轻的运禅人,手持锡杖到达目的地。 偶然从城中走来
注释:圆通槌击打碎牢狱后,古镜发出光芒金石分开。稳坐龙安已经七天,任凭山路滑满苔藓。 赏析:济上人向作者索要偈语两首,其中一首为《圆通搥碎牢关后,古镜发光金石开》:诗中“圆通槌碎牢关后”,意思是佛家所说的“圆通”就是打破一切的障碍和烦恼,也就是“无碍”。这里用“槌碎牢房”来形容修行人破除一切烦恼的境界。“古镜发光金石开”,意思是说,像古代铜镜一样照见自己的本然面目,就像磨光了的金石一样
【注释】 梢:树梢。横波:指酒。摇影:摇曳的影子。花落尊前:落花洒在尊前的酒杯里,泛着酒香。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月光照在酒面上,使水面荡起涟漪;花瓣落进酒杯,酒中飘散着花香。这是一首描写酒后赏月的诗。全诗写得清丽淡雅,意境优美。 第一句“梢横波面月摇影”,以树梢横斜、水面波纹、倒映的月亮为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月夜景色图。“梢”字突出了景物的动态美,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注释】句 其三:这首诗的第三句。牛斗气,指天上的牛、斗二星宿所散发的云气。延平人,指福建延平人。 译文:至今天上的牛、斗二星宿还散放着云气,这些云气就是延平人。 赏析:诗人在描写了天象之后,又进一步以“延平人”来点题,把诗中的自然现象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延平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