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注释】 啼妆:指女子哭丧时所画的妆容,因眼泪流到面上而显得更加艳丽。 露:指花上的露珠。 【赏析】 此诗为悼亡之作。诗人以“啼妆”和“花”为题,表达了他对妻子逝去后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妇女生活的悲惨遭遇。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
在欣赏和理解宋代诗人释德洪的《登洪崖桥与通端三首 其三》时,我们首先需要对其诗句进行逐句的解读。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同友人一起登上洪崖桥,感受水光照射着山寒的景象,以及为友人吟诵妙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同到洪崖桥上”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洪崖桥这一地点。 2. “水光射著山寒”描述了在洪崖桥上,水光映射在山石上,显得格外寒冷,给人以冷峻之感
和人二首 其二 寂寥空山独夜,萧条古木清秋。风月谁家捣练,江头何处钓舟。 注释 - 寂寥:形容寂静空旷。 - 空山:山中空旷,无人居住。 - 独夜:独自一人度过的夜晚。 - 萧条:荒凉、凄凉。 -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 清秋:秋天的清爽。 - 风月:自然景象,这里指月亮和风。 - 谁家:哪里。 - 捣练:古代女子用杵捶打布帛以作衣物的过程,此处借指夜晚的活动。 - 钓舟:渔船。 赏析
【注释】 1. 龙湖:即龙华。 2. 慈觉:禅宗祖师之一,名慧能,俗姓卢氏,唐代南宗禅的创始人。 3. 霹雳:指龙华寺。 4. 马驹潭畔:在今湖南长沙县境,为马王山之支脉。 5. 千圣莫能窥测:形容佛法深奥,非普通人所能领悟。 6. 十地望崖震惊:形容佛法高深,令人震撼。 7. 霜露果熟推出:比喻佛法成熟,自然流露。 8. 白莲峰下芬馨:形容佛法纯净,芬芳四溢。 9. 不受声名控勒
注释:我们既然要左转,就知道您不是那种背道而驰的人。 赏析:诗人在与朋友交谈时,发现对方似乎对自己有所怀疑,于是借诗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信任,并暗示自己的正直和坦荡。 句 其二 君家本自无余事,何事相从入远林? 注释:您的家中本来就没有多余的事情需要处理,何必还要跟着我走进遥远的树林呢? 赏析:这里诗人巧妙地以“无余事”来形容朋友的洒脱、自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羡慕之情。同时
【注释】 ①春愁:春天的忧愁。 ②学:指“山”字。 ③黛眉,浓黑的眉毛。 ④水如含笑花香;“水”指“溪”。 ⑤睡起凭高凝睇:睡醒后靠在高处凝望远方。 ⑥浅红数笔残阳:淡红色像用几笔勾勒出来的夕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中景色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山水之美,后两句写日暮时分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全诗如下: 赠沩山湘书记二首 其一 山学春愁眉黛低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要联系全诗。“行尽几重添秀”意思是走过几处山丘后景色更加秀丽,“雷奔响落晴空”是说雷声滚滚而来,落在晴朗的空中,“散坐煮茶为别”,是说散坐在一起喝茶话别,“云间一径微通”,是说在云雾缭绕之中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译文:我走过了好几遍山丘以后景色才显得更加秀丽,雷声阵阵滚滚而来,落在晴朗的上空。散坐在一起喝着茶话别,云雾弥漫之间有条小道可以通行。赏析:首句写景
注释:玉骨指的是人的骨骼,解藏岁月表示能够抵御岁月的侵蚀。饥肤不受尘埃表示肌肤不沾尘埃。落笔惊鸿是形容书法如飞鸿般灵动,掠纸则是形容书写的速度极快,如同掠过纸张。延僧春露浮杯指的是和尚们春天时品尝的甘露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通过生动的语言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句:鸡声乱人语秀,山色涴我衣裳。 译文:嘈杂的鸡鸣声扰乱了清新的人声,山景的色彩污染了我的衣着。 注释:在这首诗中,“鸡声乱人语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清晨时分鸡鸣四起、人们忙碌的场景,而“山色涴我衣裳”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时,被山色所染、衣裳被污染的情景。 赏析: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反思,传达出诗人内心对于生活节奏与自然环境之间平衡的思考
【注释】 1. 屋破:破旧的房屋。2. 食乏:饥饿。3. 至:及,到。4. 餐毡:吃干粮。5. 死:指死亡。6. 一切随缘:万事听其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艰苦的诗。首两句写自己虽居破屋,但能忍饥挨冻,不致于饿死,说明作者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战胜困难的精神。后两句是说,人生在世,难免一死,何必斤斤计较,一切都顺其自然好了。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