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
江山助佳兴,时有题叶篇。
相逢未暇语,辄复一粲然。
岂须究所学,觅偈亦自贤。
解析
1. 第一句: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
- 关键词: “懒修” - 表示对某种修行或修炼的不积极态度,可能指的是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层面修行的生活方式。”枯骨观” - 通常指一种对生死、无常的思考,可能与禅宗的某些理念有关。”文字禅” - 文字在佛教中常用于表达和传授教义,这里可能意味着通过文字来学习和实践禅宗的教义。
- 注释: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某种修行方式(可能是禅宗)的态度,他选择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禅宗的教义,而不是传统的修行方式。
2. 第二句:江山助佳兴,时有题叶篇。
- 关键词: “江山” - 自然界的元素,通常用来象征自然美或者国家的繁荣景象。”助佳兴” - 表示自然风光激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思想。”题叶篇” - 字面意思是写下诗篇或者文章,”题叶”可能是指用树叶作为书写材料,”篇”是文章的意思,整个词组给人一种文人骚客在自然中挥墨泼洒的感觉。
- 注释: 这句描述了作者被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常常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诗文,反映出作者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
3. 第三句:相逢未暇语,辄复一粲然。
- 关键词: “相逢” - 遇见或相遇。”未暇语” - 没有时间交谈。”辄复一粲然” - 立即又感到高兴或者有所领悟的样子。
- 注释: 这一句表明作者在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时无法停下来交流,但每当这样的机会到来,他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喜悦。
4. 第四句:岂须究所学,觅偈亦自贤。
- 关键词: “岂须” - 不需要。”究所学” - 深入学习和研究。”觅偈” - 寻找佛经中的偈语,即佛教中的诗歌或者格言。”自贤” - 自己认为优秀或值得称赞。
- 注释: 这句表明作者认为深入探索和学习佛教教义并不是必需的,因为即使是简单的佛经偈语也能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显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学问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一种态度和理解。诗中的”懒修枯骨观”反映了作者倾向于通过更轻松的方式来理解和体验禅宗的教义;”江山助佳兴”则体现了作者将自然美景视为灵感的来源;”岂须究所学”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学术的轻视,认为即使是浅显易懂的佛经偈语也能提供心灵的满足;最后”觅偈亦自贤”展示了作者对简单真理的尊重,以及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能力。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哲思和美感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