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重显
注释: 送别主宾,他乘船前往广州。我寄语他,云霞虽无迹可寻,但仍能依依不舍。听说海山多有嘉奖,但不要因循守旧而忘了回家。 赏析: 本诗是王维在送别中座主入粤时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舶主船中寄惠持”,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对象。诗人巧妙地借用“舶主”一词,将送别场景定格在一艘船上,既表现了海上风浪的艰难险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不舍。同时
【注释】 碧岫:青色的山峰。 层层:层叠的样子。 杳冥:幽远、深邃。 贲寒青:形容山色如青翠的冬梅,又指山色苍凉。 韬藏未识:意思是还没有被世人所知。 古君子:有才德的人,古人常以“古君子”自诩。 空仰:白白地仰望。 嘉声:美好的名声、声誉。 过洞庭:经过洞庭湖。洞庭,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境内的洞庭湖。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于诗人晚年。诗中描写了一幅洞庭秋景图。首句写碧山,次句写湖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首联是说书信远飞而来,愈风诚重复何如。颔联是说相逢相见未期日,目断千山插太虚。末联是说:我正怀着惆怅之情在遥望远方的朋友。 【答案】 译文:飞来一封书信,我多么想念你啊!这信是否如我想象的一样,你已归来?我与你相会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我正隔着千 重山向你远眺。 注释:越:古国名,今浙江绍兴县一带。复:再。 赏析
【注释】 1. 国器:国家的人才。 2. 孰可知:谁知道。 3. 携来书剑莫迟迟:不要拖延,带着书和剑赶快出发吧。 4. 明年桂籍登文阵:明年(即次年)你将会获得金榜题名的机会,在文场的行列中名列前茅。桂籍,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后获得的证书。 5. 夺取龙头更是谁:夺取状元的人是谁呢?龙头,喻指状元,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称“魁首”,故有“夺魁”、“夺龙”的说法。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 雪残春岛路迢迢,水静云开见碧霄。 - 雪已经融化,春天的岛屿路上遥远而漫长,水面平静,白云飘散后天空展现在碧蓝的高空中。 - 别后谁同此深意,祇应孤月共寥寥。 - 分别之后,还有谁会有与我同样深沉的思念,只有孤独的月亮陪伴着我,显得更加寥落。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深的离别之情。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后两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赴翠峰请别灵隐禅师 临行情绪懒开言,提唱宗乘亦是闲。 珍重导师并海众,不胜依恋向灵山。 译文: 即将离开去翠峰请灵隐禅师的我,心情懒散不想开口说话。提起佛法教义也是件轻松的事情。非常感谢灵隐禅师和所有的海众,我无法忍受分别之情,依依不舍地前往灵山。 注释: 1. 赴翠峰请别灵隐禅师:即将到访灵隐寺请灵隐禅师讲法。 2. 提唱宗乘亦是闲:提起佛法教义,谈论佛教道理也是件轻松的事情。 3.
【注释】 𩖼𩖼:形容春风和煦。 子规:鸟名,又名杜鹃,常在夜间鸣叫。 【译文】 春风吹拂着盛开的鲜花,红霞碧霭环绕着山岭。 越山脚下,黄昏时少林寺的僧人已归去,应听见杜鹃深夜的悲啼。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越州(今浙江绍兴)山水寺庙图,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优美宁静,富有禅意
注释与赏析: 1. 禅石飞流溅碧莎:禅宗的修行者常常在石头上修行、打坐,这里指僧人。禅石飞流,形容水流急速地从石头上冲过,溅起水花。碧莎,绿色的小草。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僧人在飞溅的水花中修行打坐。 2. 利生还喜下云坡:佛教讲究因果报应,僧人修行的目的是帮助众生解脱痛苦,获得幸福。这里的“利生”即指这个目的。“下云坡”形象地描绘了僧人行走在云端之上,俯瞰世界的景象
红芍药边方舞蝶,碧梧桐里正啼莺。 诗句翻译: 1. 芍药旁蝴蝶翩跹起舞,梧桐深处黄莺啼鸣不已。 2. 离别亭台柳枝依依不舍,山峦间春意盎然,既送又迎。 赏析: 本诗以自然景观入笔,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首句“红芍药边方舞蝶”,以色彩鲜明的芍药为背景,引出翩翩起舞的蝴蝶,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次句“碧梧桐里正啼莺”,则转入更为幽静的梧桐林中,黄莺清脆的啼声回荡在宁静的环境中
注释: 五色祥麟:象征吉祥的麒麟。白月轮:白色的月亮,这里指夜晚。 乘时应不念离群:意思是在适当的时候不会想念离开群体。 松根石上:松树和石头上的苔藓。未归日:还没有回来的日子。 谁看暮山飞断云:谁能看到暮色中被风吹断的云。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之作。诗人以"祥麟"、"白月"比喻友人,以"松根石上"、"未归日"、"暮山飞断云"形容离别之痛,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