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诚
注释: 倾倒天瓢走雨工,海门龙过起腥风。 潇潇午夜鸣山竹,如在春江听打篷。 倾倒天瓢:比喻雨势倾盆而下。天瓢:天空中倒下来的瓢泼大雨。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的海门港。龙过:形容江水翻腾澎湃。腥风:腥味扑鼻的风,形容江水的气味。 潇潇午夜鸣山竹:深夜里山竹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听打船篷。潇潇:雨声。午夜:深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的暴雨过程,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
落花寂寂掩柴荆,满地绿阴新笋生。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落花覆盖着简陋的篱笆,而新生的竹笋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破土而出。 自是老来游兴减,江山何处不堪行。 诗人以“自是老来游兴减”开头,表达了随着年龄增长,外出游历的兴趣逐渐减弱的感受。而随后的“江山何处不堪行”则展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向往,即便年纪渐长,依然有勇气踏上旅程,探索未知的地方。 注释: - 落花
注释:六月四日登上草堂,云层薄厚,林深树密,暑气已经消减。 野莺不知风雨即将来临,还是照样飞来飞去。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和野鸟的诗作。首句以“登草阁”点题。草阁是杜甫所筑,在今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次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云遮林密,天气转凉,暑气渐消。三、四两句写草堂周围的环境。野莺不知风雨即将来临,还是照样飞来飞去。全诗描绘了夏天草堂周围的美景,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
注释:池上的戎葵长得有一丈高,白色的、红色的,又可怜。最近听说彩舟从浦口来了,频频打开金盘向花中送酒。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池上戎葵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戎葵的喜爱之情。戎葵,又叫秋葵,是一种生长在池上的植物,因其茎长叶阔,颜色鲜艳,常被用来观赏。此诗通过描绘戎葵的生长状态和开花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欣赏和喜爱。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描绘了一棵枯树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铁干槎牙翠叶残,云根剥落古苔斑。 注释:铁一般的树干交错,绿色的叶子已经枯萎,如同云根一样粗糙,上面长满了古老的苔藓斑驳。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枯树的不同部分来突出其荒凉的景象。铁一样的树干象征着坚硬而孤独的存在,绿色叶片的枯萎则给人一种生命力衰退的感觉
【注释】 苜蓿:一种植物。 则明: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其一:第一首诗的前半部分。 其二:第二首诗的前半部分。 【赏析】 寄赠朋友则明二首,都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第一首。 首联两句写景,点出送别时节。“苜蓿花开遍地秋,秋声浑在树梢头。”这两句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野景色。苜蓿花在秋风中绽放,铺满了大地。而在这宁静的田野上,只有风声传来的秋叶沙沙作响。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
“大男凿山衣尽红,中男操舟惯张篷。独山门外北风恶,白浪如天怖杀侬。”这首诗由元代诗人吕诚所作《荆溪棹歌四首其二》,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劳动生活的诗作。下面是对该诗句的逐句释义: 1. 诗词原文: 大男凿山衣尽红, 中男操舟惯张篷。 独山门外北风恶, 白浪如天怖杀侬。 2. 词语释义: - 凿山:指挖掘山石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山地作业。 - 衣尽红:形容衣服被汗水浸湿而变红
溪上雪消春水高,“溪上雪消春水高”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溪水涨满的生动画面。鹅黄新柳暗长桥,“桥头人家好春酒”展现了春天的热闹和生机。无情长与驻兰桡,“无情长与驻兰桡”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句解析 1. 溪上雪消春水高: - 这句诗通过对比冬季的寒冷和春季的温暖来表现季节的变化。同时,“溪水高”暗示着春天来临,溪水上涨的意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作答时,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每句诗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最后将诗句的意思连缀起来。 “醉归”的意思是酒喝多了回家。“不觉已斜曛”,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黄昏时分。“稚子欢迎先候门”,小孩子迎接着父亲(我)。“露林睡觉凉如水”,在露水的树林里睡着,感到凉爽如同水一样。“树影满窗疑是云”,树的影子映满了窗户,好像云彩一般。 【答案】
寄谢谌西堂惠纸二首其一 云茧罗纹幸见投,乌皮几上雪凝眸。 怀人端为双鱼信,作赋空惭五凤楼。 注释: 1. 云茧罗纹:形容纸张质地轻盈柔软,如同云朵一般的纹理。 2. 投:赠送的意思。 3. 乌皮几:黑色的木制桌子。 4. 雪凝眸:形容眼中的泪水仿佛凝结成了雪花。 5. 双鱼信:书信的开头常用鱼形图案,这里指的是书信的内容。 6. 五凤楼:传说中的一座楼阁,常被用来比喻高官厚禄。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