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诚
寄怀乡友浩然戍横州 分袂每怜秋未半,开帆犹记月初圆。 客程千里又千里,老鬓一年衰一年。 令弟喜沾新雨露,故乡不改旧山川。 悬知献捷归来日,重理琵琶第四弦。 注释: 1. 分袂:离别的手势。 2. 开帆:扬帆启航。 3. 令弟:你的兄弟。 4. 献捷:向上级报告战争的胜利消息。 5. 琵琶第四弦:指琵琶的第四根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分袂每怜秋未半”
寒食郊行 草软沙平步履轻,百钱日日系乌藤。 市桥风旆梨花酒,游女春衫柿蒂绫。 乌帽飘萧明素发,石麟欹侧卧荒陵。 百年俯仰须臾事,游览匆匆愧未能。 注释与赏析: 首联 - “草软沙平步履轻”:描述了郊行时的自然环境——草地柔软、沙地平坦,为行走提供了舒适的条件。"步"是动词,描述动作;"轻"则是对"步"的补充说明,表达了行走轻松愉悦的感受。 - “百钱日日系乌藤”
【注释】 正月廿三日借竹洲访顾藏六于司马庙:正月廿三,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三。竹洲,地名。顾藏六,人名。司马庙:即司马相如的墓祠。司马相如曾为汉武帝的郎中,故称其墓祠为司马庙。“荡泾桥头有酒卖,醉把梨花日又曛”:荡泾桥是地名,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光明媚的正月初三到访好友顾藏六的住所,并描写了所见到的景象。全诗意境明丽、清新,充满了生活情趣。 第一句“一番行春始出村”
【注释】 双清:指双峰,在湖南长沙西。湘魂:即湘妃,传说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木兰舟:木兰船,以木兰木制作而成,用漆涂饰的船。沦落:漂流、漂泊。草莽丘:指荒山野地。澹色幽香:淡雅清幽的香气。羞自献:害羞地向人献出。江空岁晚:江水空旷,岁暮天寒。若为俦:作为伴侣。素罗微步:月下轻步的素罗裙(女子穿的素纱裙子)。盈盈:明亮貌。翠袖:绿色的衣袖。寒分寸寸秋:冷风中衣袖的衣纹被秋风割裂开一条条。隔竹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对仕途的无奈感伤。 首句“重来问讯东桥竹”,诗人重游故地,向旧时的好友致以问候。东桥竹,指的是作者与葛青城在东桥下相遇时种下的竹子,象征着友情和岁月。 第二句“竹里锄云结草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在竹林深处,他们共同经营着一座草堂,过着简朴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隔草淮山当雁汊
【注释】桐巷:即今上海青浦区徐泾镇的梧桐巷。陆家池:陆游故居旁的池塘,陆游曾在此读书。陆迁谷:陆游之侄,曾任太学主簿。华亭:即吴郡(今江苏苏州),古称吴、吴兴、华亭。禾黍:泛指庄稼,这里指农田。 【赏析】这是一首感怀之作,作者在诗中追忆往昔,感叹世事变迁,表达了对故居故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写诗人重游旧地,感慨万千。“昔年曾醉陆家池,白首重来有所思。”诗人回忆起当年曾在这里畅饮
注释: 竹洲草树暗渔庄,五月雨多沙水黄。 薝卜林深书屋小,芭蕉叶大酒樽凉。 乍瞻霁色收屏翳,犹讶车声走阿香。 冉冉途征尘没马,怀人幽兴讵能忘。 译文: 五月二十五日,下雨了,我怀念你,写下这首诗。 竹林深处,草树茂密,渔庄隐没其中;五月的雨水很多,沙子和河水都变成了黄色。 薝卜树林深处,有一间小书屋;芭蕉叶子很大,酒樽很凉爽。 突然,看到雨过天晴,云开日出,遮挡了屏风;仍然惊讶地听到车轮声
【注释】 首夏田家雨中:首夏,初夏。首夏,指初夏时节。田家,田园之家,泛指农民。雨中,雨天里。 细雨朝来湿白沙,风前整整复斜斜。 朝来,早晨刚起来。朝来,指早上起来时。湿,沾湿。白沙,白色的沙滩。整,整齐。 风前,风前即在风前。整整,形容整齐。复斜斜,又斜又斜。 林蕉间展琉璃叶,野蔓竞发金银花。 林蕉间,树林和香蕉之间的空隙中。展,展开。 琉璃叶,琉璃色的叶子。这里比喻香蕉皮上的黑斑。 野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题美人图》。下面逐句解释并赏析: 1. 绣床风暖郁金裙,晓起蛾眉八字分。 - 关键词解释: - 绣床:精美的绣花床。 - 风暖:风很温暖。 - 郁金裙:一种用郁金香料染色的裙子。 - 晓起:早晨起床。 - 蛾眉:形容女子眉毛像蚕蛾的翅膀一样,弯弯的。 - 八字分:指女子梳理好头发后,额头上两鬓的头发分开,形状如“八”字。 2. 翠管成龙吹怨曲,云梭衔凤织回纹。 -
海虞亭子层阑上,高与清秋爽气俱。 海虞亭位于江南,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的层栏栏杆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历历吴山明落照,茫茫淮甸入平芜。 吴山是江苏南部的一座山脉,它连绵起伏,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山下的平原上长满了绿色的庄稼。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兴亡千古看棋局,晴雨四时开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