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润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结构。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人的观点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常见的手法来分析表达技巧,最后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后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因此要注意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同时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蕨芽”“胡麻”等是关键词,应加以注明。“野桃开处仙家近”中的“仙家”指的是隐士
注释: 1. 汉郊五畤答鸿禧:汉代在甘泉宫设立五畤,祭祀天地四方之帝,以祈求国泰民安。这是对汉朝皇帝的祝福。 2. 草木甘泉夜色移:夜晚,甘泉宫中的草木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往事。 3. 昨日长安道傍过:昨天我曾在长安城的街道上走过,看到了曾经的繁华。 4. 故宫无奈黍离离:现在的故宫已经变得萧条,满地都是被风吹落的黄叶,就像黍离一样,让人感到无尽的哀愁。 赏析:
《题梨花折枝》 玉压帽檐花底春,惜无花下洗妆人。 这句诗描述了梨花在春天中的美丽,就像一位佳人在帽子的装饰下绽放,但可惜没有人能在花下清洗妆容。 阿娇一掬东风泪,聊杖丹青为写真。 这句诗描绘了阿娇在春风中流泪的画面,她用笔蘸着墨水,试图画出自己真实的面容。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梨花的美丽和阿娇的哀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注释】 三月二十日:指农历二月二十日。 姜侍郎:即姜公辅,字元凯,唐穆宗时宰相。 金鞍:马笼头。 春色:春天的景色。 江南:长江以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送别的画面:京城花雨沾晓,陌上蚕娘浴蚕。少年客骑金鞍,携春色过江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诗中“金鞍”二字点明送别者的身份,“春色”二字点明被送者的身份。诗中以京城的花和陌上的蚕
【注释】 1. 海门:指浙江的富阳。 2. 潮头如雪:形容钱塘江大潮时,浪花高涌,犹如飞雪。 3. 上钱塘:钱塘江口。 4. 斜阳:指落日。 5. 轻帆:指小船的帆。 6. 富阳:今属浙江。 【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乘着轻快的小舟从海门出发,顺流而下,经过归家的人急匆匆地驶向富阳的情景。首句写海门八月天气凉人,次句写钱塘江上的奇观,三句描写斜阳西坠时的景象,末句写归人驾舟入富阳。全诗语言简练生动
【解析】 此为七律,首联叙事,“谁云河广不容舠”是说当年自己曾经驾着小船在黄河中遨游,意谓诗人曾自诩有济人之志。颔联写景,“急桨凌风渡晚潮”是说诗人当年乘船渡过黄河,时值傍晚,急桨如飞,凌空而过,与急流相争,表现了诗人过河时的兴奋与自豪。颈联抒情,“却望彭城旧游处”,是说自己如今重返彭城,看到故地的景物依旧,不禁感慨万千,而“黄楼碑畔屋萧萧”则是诗人凭吊故居,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全非。 【答案】
《题李柏山》:春暮之思与自然之和谐 《题李□古御史柏山》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朱德润所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对历史的怀念。诗句“缑山无侣共吹笙,金碧楼台拂晓行”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其中“缑山”指的是传说中的山名,象征着高洁和超凡脱俗。而“无侣共吹笙”则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似乎在强调诗人面对自然之美时内心的一种微妙情感变化。 诗中的“帝子不来春又暮
【注释】 渥洼:指骏马。 天马骨如龙:形容马的骨骼像龙一样,矫健有劲。 散步:闲步,漫步。苜蓿:一种野草,可入药。 揩(kāi):擦试。 玉鬉(fú):马鬃上束发用的玉饰。 日斜宫树影摇风:太阳快要落山时,宫殿的树木影子在风中晃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绘赵仲穆的《揩痒马图》所描绘的一幅骏马形象,来赞美骏马的高超本领,表达了对骏马的喜爱之情。 首句“渥洼天马骨如龙”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理解全诗大意,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如“低落”“炊烟”“橹声”“浪痕”等。 【答案】 译文:山野间低垂的雁儿斜飞向远方,茅屋炊烟袅袅升起在平沙之上。船桨划水,归去时留下浅浅的江面,摇动着一滩红蓼花。注释:①沙湖:即今湖北武昌西南之洪山镇。②山野低回落雁斜:傍晚时分,一群大雁从远处飞来,低低地落在山野里。③炊烟茅屋起平沙:傍晚时分
【注释】 1. 朱阑:红色的栏杆,这里指庭院。 2. 锦裀:用锦绣做成的垫子,这里指绣有牡丹图案的垫子。 3. 牡丹春:春天到了,百花凋零,唯有牡丹开得正旺盛。 4. 粉毛双鸽多驯狎(xiá):两只鸽子羽毛洁白,相互间非常亲密和谐。 5. 对浴金盆不避人:在金碧辉煌的铜盆里洗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院牡丹盛开,一对白鸽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嬉戏,不怕人来打扰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