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河广不容舠,急桨凌风渡晚潮。
却望彭城旧游处,黄楼碑畔屋萧萧。

【解析】

此为七律,首联叙事,“谁云河广不容舠”是说当年自己曾经驾着小船在黄河中遨游,意谓诗人曾自诩有济人之志。颔联写景,“急桨凌风渡晚潮”是说诗人当年乘船渡过黄河,时值傍晚,急桨如飞,凌空而过,与急流相争,表现了诗人过河时的兴奋与自豪。颈联抒情,“却望彭城旧游处”,是说自己如今重返彭城,看到故地的景物依旧,不禁感慨万千,而“黄楼碑畔屋萧萧”则是诗人凭吊故居,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全非。

【答案】

重过彭城

谁云河广不容舠,

急桨凌风渡晚潮。

却望彭城旧游处,

黄楼碑畔屋萧萧。

赏析:

这首诗以“重过彭城”为题,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回忆当年在徐州(彭城)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无限眷恋之情。

诗的前两联写诗人重到徐州时的见闻。首联直承题目中的“重过”二字,点明了重游的时间和原因。诗人当年曾在徐州作客,也曾乘船渡过黄河。当时正值傍晚时分,诗人正乘船渡河,此时急桨已将小船划破长空,冲向江上。尾句“不闻水声喧如雷”一句,不仅写出了河水的奔腾激荡之势,更传出了他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

第二联紧承首联之“急桨”二字来写,写诗人回到徐州后所看到的景象。诗人当年在徐州的时候,经常登上高楼远眺,眺望那黄河上的浪花滚滚。如今重到徐州,看到那昔日登临之处,不禁想起往日之事。颈联两句用了一个典故。《史记》记载:“秦二世三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渔阳下牢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变应曰:‘戍卒苦秦久矣!今父兄复苦我乎!’遂大呼而起。”《汉书·高帝纪》载:“项羽至彭城,汉王还军于巩县。项羽乃夜驰兵,围汉王于荥阳东睢水上。汉王夜出女子荥阳城郭中,得十余骑,欲走越军,道倚赖乡民妇虞邱家,妻问所从来,因告以实情。”可见,“黄楼”“屋萧萧”指的就是刘邦的老家丰县戚墅堰镇戚墅村(古称戚邑)。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当年登上黄楼,遥望黄河,想到当年刘邦在此建都立国,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直接抒情。尾联紧承前两联之意而来,写诗人重游徐州后的感慨。诗人当年在徐州时,经常登楼观涛,并写下许多诗篇。如今重游徐州时,看到黄楼旁那座古老的房屋依然屹立在那里,不禁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却望彭城旧游处”,意思是诗人回头遥望那过去曾经游历的地方,“黄楼碑畔屋萧萧”则是诗人凭吊故居,感叹时光荏苒,人事俱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