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边古木风,江上飞鸿影。
秋江待渡人,立到前山暝。
【注释】秋江:秋天的江水。待渡人:等待渡河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边送别图。首句写秋江之景,第二句写江上之景,第三句是作者的想象,第四句点明时令,并照应首句。全诗意境清丽、凄美,有一股悲凉之情。
堤边古木风,江上飞鸿影。
秋江待渡人,立到前山暝。
【注释】秋江:秋天的江水。待渡人:等待渡河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边送别图。首句写秋江之景,第二句写江上之景,第三句是作者的想象,第四句点明时令,并照应首句。全诗意境清丽、凄美,有一股悲凉之情。
【注释】 除日: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大年初一”,到初七结束,称为“正七朝”。从初一开始,每七天为一个周期,称“七日朝”,直到“正七朝”止。“除”是“过”、“经过”的意思,此处指“过新年”。 三百六十五:古代把一年分为10个时段,每时段365天,一年总共365×10=3650天。三百六十五又指一年的岁次。 今夕:今天晚上。 人生忧乐百年期:人生在世,有忧愁也有快乐,一百年的光景就足以经历。
诗句解析 - 炼师家住茅山窈:炼师,即张炼师,居住在茅山的幽深之处。 - 玉泉为池翠云绕:以玉泉为池,周围环绕着翠绿的云彩。 - 丹成不随笙鹤去:当炼丹成功时,不会跟随笙和鹤一同离去。 - 酒酣击剑思燕赵:在酒醉的时候挥剑,思念燕赵地区。 - 古称燕赵多义士:古人常说燕赵地区(今河北一带)是英勇义士的聚集地。 - 京师贵官皆倒屣:京师的权贵官员们对此事都感到非常吃惊,纷纷脱鞋迎接。 -
注释: - 绿阴:树木茂密。 - 京畿:指京都附近的地区,这里指长安及其周边地区。 - 临洮: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潭县附近,古代为郡治。 - 茫茫:形容视野广阔。 - 长城: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 - 玉关:古代边关名。 - 于阗:古西域国名,今新疆和田地区。 - 羌氐:古代西北地区的民族之一。 - 走带箭:指战斗中受伤。 - 斗:战斗。 - 宝幢车马:指朝廷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车辆。 - 酒泉郡
《雪中观渔》 同云蔽天江茫茫,门前雪高一尺强。 渔人并舟鼓双棹,大罾入水瑶绳长。 老翁哺儿姑曳网,瓮头酒熟炊粳香。 醉中不脱一蓑玉,仰天叫笑鸣双榔。 自从水利算湖泺,渔盐大载需官场。 耕桑虽佳租税急,县前胥吏如贪狼。 江天四时各有象,人世反覆多炎凉。 劝君更放雪中饵,饥鲸挂鬣江中央。 【注释】 同云蔽天:同云遮蔽天空。江茫茫:江面茫茫无边。 并舟:并列的船。鼓双棹:划动船桨。大罾(zènɡ)
【注释】 王编修:指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邀游西山海子:邀请唐寅游览西山海子。王编修是唐寅的友人,两人有深厚的友情。 晴川:晴朗的天空和水面交相辉映的景象。 低回:山势高峻而曲折蜿蜒的样子。 涵烟:笼罩着云雾。 夹溪:两条小溪交错流淌。 山腰涧曲:在山间曲折蜿蜒的小溪边。 细泉响:细小的泉水声。 下激石窦:水流冲击石头形成洞穴,发出声响。 微潢:小波浪。 枯梢
诗句释义 1 物灵不自显,凤兮在山楸。 - “物灵”指的是自然之物,“自显”意为自发显露。“凤兮在山楸”中的“凤”通常指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山楸”则是植物名,这里用以象征崇高的山峰。 2. 文章日益著,律吕音相求。 - “文章”指文采或学问,“律吕音”则可能指音乐的节奏或调性。这里的表达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人的成就或名声会逐渐显现,同时与音乐节奏或和谐的追求相联系。 3. 山川何岧峣
诗句释义 1 阳和遍岩谷 - 阳光温暖地洒满了山谷。 2. 猗兰发初芳 - 兰花(幽兰)开始散发出清新的芬芳。 3. 幽姿不自媚 - 兰花的优雅姿态并不刻意去讨好他人。 4. 随风忽飘香 - 风一吹,兰花便散发出香气。 5. 宁辞雨露恩 - 我宁愿接受雨露般的恩泽,也不愿辜负大自然的滋养。 6. 感此岁月长 - 感慨时间的流逝。 7. 愿随郎官握 - 我希望能跟着你(指柯敬仲博士)
【注释】 葺:修缮。 先人,指前人。 鲁国:古国名,在今山东曲阜附近,孔子曾居此。 黔(qiān):黑色。 衰年:年纪已老。 敝庐:破败的房屋。 历:经历。 盍:同“盍”,何不。 易(yì):八卦之一,代表变化。 析:分析。 皇天:对天的尊称。 假:施予,赋予。 长林:茂密的树林。 【赏析】 《葺旧庐作》,作者王绩(593—644),字无功,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人。隋朝末年诗人
【解析】 此诗写自己年过半百,仍仕途不畅的愤闷心情。首联“浮生三十馀”四字点出诗人的身世,“失志”二字概括其平生抱负。颔联“南吴与北燕”暗用谢灵运事,以南北两地为比喻,表明自己一生奔波劳碌,无所事事。颈联承上启下,从自然景物引出人事感受。尾联“东王公”三句化用《列仙传》中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全诗意在言外,含蓄深沉。 【答案】 (1)浮生三十馀(人生四十多岁)。 译文:我活到三十岁有余
这首诗为张畴斋承旨所作,描绘了仙山晚渡的景象。以下是逐句释义: 十月之交,朔风其飘 - 描述时间是十月的交节时刻,寒风吹拂。 我来自南,于以游遨 - 我来自南方(或其他地方),在那里游玩畅快。 清霜著乔木,落叶洒江皋 - 清晨的霜冻覆盖着高大的树木,树叶随风飘落在江边。 野桥驾略彴,苍石浴寒潮 - 野桥横跨在河上,青石沐浴在寒潮中。 客子暮担簦,蹀蹑上轻舠 - 客人晚上背着行囊
诗句原文: 晚春即事三首柳丝缫十丈,蘸水绿条鲜。 何事江边客,相过不系船。 注释: - 柳丝缫(sāo)十丈:用柳枝绞制成十丈长的绳索。 - 蘸(zhàn)水绿条鲜:柳条沾湿后显得更加碧绿而新鲜。 - 何事:为什么。 - 江边客:指春天的江边游客。 - 相过:相互访问。 - 不系船:形容江边游客来访时,船不会因为客人的到来而被拴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
【注释】 谁道:谁说。莺:黄莺。林:指树林。老: 衰败、凋残。薄: 迫近。更新:更新换代。复春: 春天又来临了。春去: 春天过去。老却: 使……衰老。听莺人:听黄莺鸣叫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描写黄莺的生理现象,来反映人们的心理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伤感之情。 “晚春即事三首”是一组以“晚春”为题的组诗。“晚春”,即暮春或迟春,指春季的末尾,也指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春天
【注释】 即事:眼前之景。晚春:春季的末了,指暮春。 柳絮:柳树的种子,像绵毛一样。 觉春归:感觉到春天已经过去了。 轻盈:形容轻盈飘忽的样子。着处飞:到处飞舞。 莫遣:不让。坠征衣:让征人的衣服沾满灰尘。 【赏析】 这是描写暮春景色的一首诗。 首句是说,在晚春时,人们会感受到春天已经过去了。“柳絮”二字则写出了这个季节的特点,柳絮飘飘荡荡地在空中飘舞着,给人一种春天已逝的感觉。 次句是说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默写古诗文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平时多积累、多记忆,还要善于积累并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要求学生对《宿建德江》一诗的逐句进行翻译,并写出注释。 第一句中“黄尘”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尘土飞扬;“白日”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太阳被尘土遮住。第二句中“黑雨”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雨水把青山洗得黝黑。第三句中“水静”是名词作状语用
注释:走出东皋城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尘世,眼前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它们在远处高高低低,好像在热情地迎接我的到来。 汀洲上的花儿有意无意地绽放着,为什么非要等到这个时候呢?野外生长的野草没有名称,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春天。 赏析:诗人以出城为题,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风光图。“步出东皋隔市尘”,诗人踏出了东皋城,远远地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眼前的世界变得宁静而美好。“青山高下欲迎人”,诗人抬头望去
【解析】 此为七律,首联叙事,“谁云河广不容舠”是说当年自己曾经驾着小船在黄河中遨游,意谓诗人曾自诩有济人之志。颔联写景,“急桨凌风渡晚潮”是说诗人当年乘船渡过黄河,时值傍晚,急桨如飞,凌空而过,与急流相争,表现了诗人过河时的兴奋与自豪。颈联抒情,“却望彭城旧游处”,是说自己如今重返彭城,看到故地的景物依旧,不禁感慨万千,而“黄楼碑畔屋萧萧”则是诗人凭吊故居,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全非。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