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深处翠微多,石室春深长薜萝。
当代衣冠正高贵,不须间诵《采薇》歌。
【解析】
此诗为作者初游云林所作,诗人以“访刘道士”的名号来称呼对方,表现出与对方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的态度。全诗语言平易通俗,不事雕琢。
其一
首句起笔即从环境描写着墨。云林深处,山势高峻,云雾缭绕;翠微多,形容山色葱郁。这两句写景,不仅勾勒出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图,而且暗寓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之情。次句由近及远,进一步渲染云林景色。云林深处人迹罕至,只有石室中春意盎然。“长薜萝”,是说薜萝蔓生,攀缘缠绕,形象地表现了石室的幽深和环境的僻静。“薛萝”二字既指薜萝草,又是薜萝的古称,含有双关意味。“石室”二句,写石室内部的环境。这里说的是:在这样幽静的地方,当代衣冠正显得高贵。这既是对石室环境的概括,又表明自己与石室主人的志趣相投。
其二
三、四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与石室主人交往的愿望。“不必间诵《采薇》歌”,意思是说:用不着唱《采薇》这样的挽歌。这是诗人用典而发议论。他以《诗经·小雅·采薇》篇中的诗句“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彼路斯何?君子作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说明自己的高尚志趣。这两句是说:用不着唱《采薇》那样挽歌,因为石室里的贵宾已经很多。“间诵”二字,有谦抑之意,而其意在于反衬自己与石室主人的亲近关系。
【答案】
访刘道士
云林深处翠微多,石室春深长薜萝。
当代衣冠正高贵,不须间诵《采薇》歌。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题一为“访刘道士”,二为“访云林”。前人或以为“云林”即“隐士”的意思。《唐风笺》引郑樵《通志》:“《云林》者,隐者也。”《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仙传拾遗》也说:“张果仙人于白云岩中居焉,世谓之云林先生。”所以,此诗当为诗人初次访问隐居于此的刘道士时所作。
第一部分(首联)
云林深处翠微多,石室春深长薜萝。
“云林深处”指刘道士的住处,云林指山林。“翠微”,青翠的山岭,形容山林苍翠欲滴。“多”,多也。“石室春深”,指刘道土隐居之所,石室,亦指山中的石洞、山洞。“薜萝”,一种藤类植物,可作药用。“长”,生长旺盛。“薜萝长”,指山间薜萝丛生。
第二部分(颔联)
当代衣冠正高贵,不须间诵《采薇》歌。
指代仕宦者,此处借指刘道士及其同类人物。他们身处乱世,却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不为世俗所动,故称之为“衣冠”。 “高贵”指道德品质高尚。 “间诵”是“间关歌唱”的省语或变体,指《诗经·小雅·采薇》。《毛诗序》:“《采薇》,文王东征至于岐,公率西方君子及庶邦之人,谋作周西阶之事,作是诗也。”此诗写文王出征,将士劳苦而作《采薇》,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间诵”二字,含蕴深刻。诗人在此借指刘道士及其同类人物,他们虽处于乱世,却能保持高尚的人格,不随波逐流,更无须吟咏挽歌来歌颂他们的高尚品质。此二句将刘道士的高尚品格与《采薇》诗的挽歌意义相对比,突出了诗人与刘道士交往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