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玉堂中与同院诸人赋咏合欢花之作。“一树高花冠玉堂”为全诗之开篇,以高花比喻玉堂中的高官显贵,暗含讽喻之意。接着诗人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合欢花初开的画面:知时舒卷欲云翔。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将合欢花比作人,形象地写出了其舒展的姿态。 “马嘶不动游缨耸”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游缨耸”这个典故。“游缨耸”出自《汉书·张安世传》,原指游子归来,故衣缨下垂,后用以形容仪容闲雅
过扬州忆昔四首其二 袁桷 空遗蒸壤白如银,不见当年指画因。 高视汉庭无出右,清谈洛学竟成真。 诗中的“空遗蒸壤白如银”描绘了扬州昔日的辉煌与繁华,如同白日的银光照耀着这片土地,然而时光流转,一切美好都已随风消散。这里的“蒸壤”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地理概念,即江河湖海汇聚之地,而“白如银”则形容其景色美丽如银。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注释】 过扬州忆昔四首其一:指诗人在扬州时所作的诗。 汉东之国古随州,一老昂藏死即休:汉东,指汉江之东,古称汉东郡,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区之一。“古随州”即指此地。“昂藏”,意气风发,精神饱满的样子。“死即休”意为一旦死去就了事。 黑发虎头真骨相,青春麈尾斗风流:黑发、虎头皆为形容人相貌堂堂,有威严。“真骨相”指真正的骨骼相好。“斗风流”意指与世俗风气抗争。 人言谢傅为朝镇,谁信钟仪作楚囚
诗句原文: 相期来似石城潮,日望晴虹结彩桥。 却月眉愁歌渐远,凌波步近意非遥。 抽琴有恨回清角,叠袖无尘转《绿腰》。 弄玉最怜随凤去,秋来谁与伴吹箫? 译文: 期待的相聚如同石头城的潮水,日日盼望晴空中彩虹般美丽的桥。 月光下眉间满是忧愁,歌声渐行渐远,步伐轻盈接近但心却遥远。 弹起琴来心中充满怨恨,转身弹奏清脆的笛音,衣袖轻摆洁净无瑕,转动《绿腰》曲调。 最美的是萧史弄玉随风而去
【注释】 振衣千仞笑云低:形容人站在高处,傲然挺拔。振衣,指衣服被风吹得飘扬起来。千仞,指极高的地方。 扪历星辰履剑梯:用手触摸日月星辰,脚踏剑梯。扪,用手触探。历,指日月星辰。履,脚踩。剑梯,指登临高山的险要之处。 度坂正须三尺箠:越过山阪,正需要一根短棍来撑住身体。 入关应笑一丸泥:进入关隘,应当用一粒土来比喻自己微不足道。一丸泥,比喻极小的一点东西。 神君祭重祠青马
【注释】 白发词臣(:年老的文人):指马伯庸。 两耳垂(:下垂):耳朵长,像垂下来的样子。 华腴(yú):肥美的肉。 牛医(:中医):指古代医术高明的人。 宫娥(:宫女):宫廷中的侍女。引烛催麻日:在天刚蒙蒙亮时,就点起宫中烛火,督促宫女们开始一天的工作。 院吏(:宫廷中的小官):宫廷中的小官吏。传更写制时:传递命令,记录制作的时间。 蜡撚(niǎn ruí):蜡烛捻成的线。化生秋夕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句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要求选出“下列对《马伯庸拟李商隐无题次韵四首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诗句原文 翠帘匝匝护朱光,千叶宫桃满院香。 译文注释 翠色轻纱般的帘幕层层环绕,守护着那如血般炽烈的朱红色阳光,满院的宫桃树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宫廷中的春日景象。首句“翠帘匝匝护朱光”,通过“翠帘”和“朱光”这两个元素,形象地勾勒出一种既华丽又庄重的氛围。而“千叶宫桃满院香”则进一步描绘了桃花盛开、香气四溢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气息。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注释】乐德敬:名不详。甘肃儒学提举,即甘肃的儒学官。坤舆:大地。帝图:帝王的规划或治理之图。文印:指印章。沮渠:指西魏的沮渠蒙逊(沮渠蒙逊是北魏人,曾占据河西一带)。旋宫:指调转官位,升迁之意。凉州谱:《凉州曲》。尚右:指崇尚佛法,梵国书:指佛教经文。枸杞:山名,位于今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境内,以出产枸杞著称。蒲萄:葡萄。夜号:夜晚鸣叫。端:通“殚”,尽。易盈车:容易装满车子。飞沙:大风扬起沙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语言特色、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需要先写出诗句,然后翻译出诗句的意思,最后写上注释和赏析。本题中,第一句中的“黄河”指黄河水,第二句中的“济水”指济水;第三句中的“乾坤”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