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遗蒸壤白如银,不见当年指画因。
高视汉庭无出右,清谈洛学竟成真。
极知羽扇为痴具,更恨乌衣是偶人。
六合车书端有意,百年荆棘已生春。
过扬州忆昔四首其二
袁桷
空遗蒸壤白如银,不见当年指画因。
高视汉庭无出右,清谈洛学竟成真。
诗中的“空遗蒸壤白如银”描绘了扬州昔日的辉煌与繁华,如同白日的银光照耀着这片土地,然而时光流转,一切美好都已随风消散。这里的“蒸壤”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地理概念,即江河湖海汇聚之地,而“白如银”则形容其景色美丽如银。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
“高视汉庭无出右”,这里的“汉庭”可能是指汉朝朝廷或汉代文化,而“无出右”意味着无人能与之相比。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历史成就的敬仰。他认为自己虽然身处异地,但依旧能以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学识,超越当时的汉文化,成为无人能及的人物。
“清谈洛学竟成真”中的“洛学”可能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董仲舒等人提出的新儒学,即后来的程朱理学。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他认为自己的学问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一学派,使之更加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风采和才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自身的展望,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学术发展的重视,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