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
诗句释义 1 落日乌纱帽: 描述一个官员或学者的装束。"乌纱帽"是古代中国官员戴的一种帽子,通常是黑色,象征官位。 2. 西风白布裘: "西风"指来自西方的风,可能是指秋季或寒冷的天气。"白布裘"是一种用白色布制成的外套,可能是在描述季节变化或穿着的寒意。 3. 吏才兼翰墨: "吏"指的是官员,"翰墨"是书法和写作用的笔墨,这里可能表示该人既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吏才)又擅长书写文学(翰墨)。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题临清亭 - 注释:题名(为诗命名)—— 临清亭 幽亭瞰清泚 - 译文:幽静的亭子俯瞰清澈的河水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幽亭"指的是安静的小亭子,"瞰清泚"则是形容从亭中俯瞰河流,清澈见底的景象。 翠巘环嵚崟 - 译文:青翠的山峦环绕着陡峭的山峰 - 赏析
积雨后的晴空,天空湛蓝如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 游赏之情盎然,攀登层层山峦,凝眸远眺那蜿蜒流淌的交川。 苍穹何其辽阔,白鸟翩翩而去,留下一串串轻快的足音。 遥想当年与众友相聚,共赴交川之约,如今只能遥遥相望,道路漫漫无尽。 注释: 1. 积雨后的晴空(积雨):长时间的降雨后,天气转晴。 2. 和气散微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和气,和谐之气。 3. 游情陟层巘(qǐn yá)
懒拙 懒拙从人弃,行藏与世违。 陶潜辞米去,张翰忆莼归。 垂钓贪春水,看花爱夕晖。 便须开竹径,还制芰荷衣。 译文: 懒惰而又笨拙的人,总是被人所丢弃,自己的行为与世俗不合。 就像陶渊明辞去了米粮的供给,张翰怀念着家乡的莼菜美食。 沉迷于春天的垂钓,喜爱夕阳下的花朵。 于是决定开辟一条竹林小径,制作荷叶制成的衣服以自娱自乐。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
山居 避喧林下居,抱病山中卧。 家贫酒屡空,性懒诗慵课。 禽声隔树啼,云影当窗过。 独有采樵人,时来慰衰惰。 释义: 山居:在山林中居住。 避喧:避免喧闹。 林下:树林下的空地。 抱病:带着疾病。 山中卧:在山上躺着。 家贫:家境贫困。 酒屡空:连酒都喝光了。 性懒:性格懒惰。 诗慵:懒得写诗。 禽声:鸟类的声音。 隔:隔着。 啼:叫。 云影:云的影子。 当窗:对着窗户。 过:经过。 独有:只有
注释: 独客悲清夜,高秋托异乡。 月侵窗影白,风度角声长。 野战生新鬼,边烽照近疆。 归耕吾计决,不必问行藏。 译文: 独自在外的客人,在清冷的夜晚感到悲伤,我在异乡漂泊。 月光穿透窗户的影子变得苍白,风吹过角落传来悠长的角声。 野外的战斗产生了新的鬼魅,边关烽火映射着近处的边疆。 决定归耕我的计划已经确定,不必再询问我是否适合行走四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孤独漂泊
四月十六日,我住在玉环喜家,你家的小童来住到了这里。 几个月来,我思念家乡的书信不断,今天你的到来让我欣喜若狂。 妻儿怜惜我远离家乡,我的怀抱向谁敞开? 山谷中到处都是烽火台,田园一半被草木覆盖。 大军的消息越来越近,故乡还是值得回望。 注释: 1. 四月十六日:即四月十六日。 2. 寓:居住。 3. 喜:喜欢、喜爱。 4. 数月思家信:几个月来,我一直在思念家乡的书信。 5. 今朝喜汝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默写名句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鸟道”“汗流”。 【答案】 鸟道高千丈,云山入万重。 汗流愁赤日,力倦倚青松。 群仆频相失,行人竟不逢。 僧寺隔前峰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词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情景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写错漏字,书写模糊不清,语句不通顺。 【答案】 久卧思登眺,扶衰谩倚楼。 山红斜日映,江白晚烟浮。 行直书空雁,帆欹入浦舟。 长羡五湖游
【注释】 去岁:去年。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祭祖扫墓的日子。天台:山名,在今浙江临海市。看杏花:指春游。凄(qī)凉:凄凉、冷清。今日事:今天的事情。漂泊:流离失所。野人家:乡村的人家。淮楚:淮水与楚国,泛指江南一带。风尘暗:战乱,动乱。赊(shē):远。林鸦(yā):乌鸦。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之作。诗人于上一年清明节时曾到天台看杏花,而如今自己却飘泊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