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弘道
李廷圭是北宋诗人,字师金,号龙山老人。这首诗是作者自谦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宴会上的情景,主人谦虚地表示自己才疏学浅。 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详细解释: 1. 轺车下泾川,二老欢忘年。夜寒辟易凝香阁,长檠粲粲金花然。 - "轺车":古代的轻便马车。 - "泾川":地名,这里指代宴会举办的地点。 - "二老":指主人和宾客。 - "欢忘年":形容大家年龄相仿,相处愉快,没有隔阂。 - "夜寒"
【注释】 游麟之:指唐代诗人李白。之,对人称的敬词,相当于“您”。 欲去未去边风秋:想走又没走成,因为秋天的边塞寒风凛冽,使人不能轻易离开。 凤翔壁垒壮如铁:比喻边关的军备坚固强大。凤翔,地名,在今甘肃天水市。壁垒,军营的墙。 从此始免为俘囚:从此可以免除被俘虏的命运了。 惊魂悸魄返其体:吓得心胆俱裂,魂飞魄散,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 北望山林羞:向北方的山野树林看去,感到羞愧难当。
注释: 乾壕石壕过峻阪,骨烦筋殆思宽平。 苍崖小殿揭金榜,冷泉高树夕阳明。 流俗相传祷灵药,妄以沙土欺聋盲。 但知经过记岁月,小字壁间题姓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老子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乾壕石壕过峻阪”,描绘了老子庙所在的自然环境,地势险峻,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 第二句“骨烦筋殆思宽平”,则转入对老子庙本身的描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若人哀痛淄州城再破,千里萧条断烟火。 若人:这里指诗人自己。哀痛:悲伤。淄州城再破:淄州城再次被攻破。千里萧条断烟火:形容战争带来的灾难,使千里之地一片荒凉,烟火断绝。 当时逃难逾黄河,二纪归来非故我。 当时:那时候。逃难逾黄河:渡过黄河逃避战乱。二纪:二十年。归来非故我:归来后与过去不同,不再是那个熟悉的自己。 眼前十口不安生,白头又复辞先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从长安来的人,因为生活贫困而感到沮丧和失落,他表达了对忠诚、才能和命运的感慨。 归隐 客从长安来,色沮气不伸。问之何因尔,憔悴居贱贫。 注释:客人从长安来,脸色黯淡,气色不舒,因为他生活贫困。询问原因,他回答说是因为生活在低贱的环境中,生活贫困。 赏析:此诗开篇即写客人从长安来,但面色黯淡,似乎心情沉重,这与他的生活状态有关。接下来,诗人询问客人为何如此沮丧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诗题“寄巩州司农少卿李执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李执刚的期望和祝愿。 原诗: 潦水已除泥尚湿,疽疮既平肤尚赤。 细烹糜粥食疲人,明示金科惩暴客。 朝廷好爵不轻授,夙夜小心忧重责。 政成合沓起民谣,一片青青襄武石。 注释: 1. 潦水已除泥尚湿:潦水是指洪水过后留下的积水,泥尚湿表示积水还未完全干涸。 2. 疽疮既平肤尚赤:疽疮指皮肤上长出的脓疱,平表示已经好了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正月到季月,常厌风为政。 - 注释: 从一月到五月,经常厌倦风的治理。 - 译文: 从正月到五月,我时常厌烦那肆虐的风雨。 - 赏析: 诗人通过“常厌风为政”来表达他对狂风暴雨的不满和厌恶之情。 2. 绨袍脱复著,天气殊未定。 - 注释: 破旧的皮衣又脱下又穿,天气还没有完全稳定。 - 译文: 破烂的皮袍又脱下又穿上,天气的变化还不是很确定。 - 赏析:
高门多骄子,爱君性温舒。 南北分彼此,爱君怀抱虚。 黯然倍常情,解缆伤何如。 从今槎头鳊,不及武昌鱼。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解析: - “高门多骄子”:形容家中子弟骄傲自大,通常出自富贵之家。 - “爱君性温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秦才叔性格的温柔与宽厚。 - “南北分彼此”:指秦才叔将前往北方鄂渚(今湖北武昌),象征着双方距离的增加。 - “爱君怀抱虚”
东方有一士,来作木庵客。 【注释】: 东方:这里指茶圣陆羽。一士:一位学者或文人。木庵客:以隐居山林为乐的文人。 尝观贝叶书,奥义初未识。 【注释】: 尝观:曾经看到、阅读过。贝叶书:佛教经典,用贝叶制成。奥义:深奥的道理。初未识:最初没有理解。 丛林蔚青青,秀出庭前柏。 【注释】: 丛林:寺院林立之处。蔚青:茂盛的样子。庭前柏:庭前的柏树。 满瓯赵州雪,洒向岁寒质。 【注释】: 瓯:一种盛茶器
【注释】 东林:指东林寺。西林:指西林寺。翩翩:形容飞鸟轻盈的样子。 伤弓鸟:比喻受过伤的鸟。 日暮: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择所托:选择栖息的地方。 枭鸢(xiāo yuān):鹞鹰,猛禽。巢:筑巢。狐狸窟:狐狸窝。 馀:多。安:安稳。 风细:微风。蟾光:月光。薄:稀薄。 【赏析】 此诗以写物寄情,借咏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翩翩伤弓鸟,日暮择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