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麟之,之麟游,欲去未去边风秋。
凤翔壁垒壮如铁,从此始免为俘囚。
惊魂悸魄返其体,故当北望山林羞。
奈何健笔恣嘲弄,大篇长句令人愁。

【注释】

游麟之:指唐代诗人李白。之,对人称的敬词,相当于“您”。

欲去未去边风秋:想走又没走成,因为秋天的边塞寒风凛冽,使人不能轻易离开。

凤翔壁垒壮如铁:比喻边关的军备坚固强大。凤翔,地名,在今甘肃天水市。壁垒,军营的墙。

从此始免为俘囚:从此可以免除被俘虏的命运了。

惊魂悸魄返其体:吓得心胆俱裂,魂飞魄散,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

北望山林羞:向北方的山野树林看去,感到羞愧难当。

奈何健笔恣嘲弄:无奈的是那些善于写诗作文章的人肆意嘲讽。

大篇长句令人愁:写了很长的文章和诗句让人感到很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中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也表现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劝勉。

首联“戏答游麟之”表明了这是一封玩笑式的回信。信中的言辞充满了诙谐与幽默,仿佛是在说笑之中传达着严肃的话题。

颔联“欲去未去边风秋”,描绘了边疆秋风吹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想要远行的心情。然而,由于边境上寒冷的秋风,使得他未能如愿以偿地踏上征途。这里的“边风秋”不仅是指季节,更暗示了作者心中难以割舍的羁绊和忧虑。

颈联“凤翔壁垒壮如铁,从此始免为俘囚。”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意最为深远之处。这里通过对比,把边疆的壮丽与自己的孤独相对照。边疆的壁垒坚如磐石,象征着国家的稳固和人民的安全;而自己却如同一只孤鸟,无法融入这片土地,只能独自面对风雨。这样的对比,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尾联“惊魂悸魄返其体,故当北望山林羞。”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他被秋风所震撼,仿佛魂魄都被吹散了一般,因此才不得不回到自己的身体里。这种描述既展现了他的惊恐与不安,也揭示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无奈。而当他看到北方的山林时,更是感到羞愧难当,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像那些山林一样自由自在地呼吸和生长。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风光与个人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与忧虑,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挣扎。而这种情感的交织与冲突,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