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多骄子,爱君性温舒。
南北分彼此,爱君怀抱虚。
黯然倍常情,解缆伤何如。
从今槎头鳊,不及武昌鱼。

高门多骄子,爱君性温舒。

南北分彼此,爱君怀抱虚。

黯然倍常情,解缆伤何如。

从今槎头鳊,不及武昌鱼。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解析
  • “高门多骄子”:形容家中子弟骄傲自大,通常出自富贵之家。
  • “爱君性温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秦才叔性格的温柔与宽厚。
  • “南北分彼此”:指秦才叔将前往北方鄂渚(今湖北武昌),象征着双方距离的增加。
  • “爱君怀抱虚”:暗示秦才叔虽然内心充满情感,但这种感受可能因距离而变得空洞。
  • “黯然倍常情”:表达了一种失落或哀伤的情绪,因为离别而感到悲伤。
  • “解缆伤何如”:意味着解开船缆时的不舍,反映了离别的痛苦。
  • “从今槎头鳊”:指秦才叔离开之后,诗人将思念的对象从鱼类转为当地的食物——鳊鱼。
  • “不及武昌鱼”:强调了在诗人心中,秦才叔的形象远比武昌鱼更加珍贵或难以替代。
  1. 译文
    高门之中多骄子,我性情温和又宽厚。
    南北相隔各一方,你的心却如虚怀。
    情绪黯然增常时,解缆离去怎不忧?
    从此思念皆鳊鱼,不及你在眼前游。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高门多骄子”和“爱君性温舒”等词语描绘了秦才叔的人格特质及其与作者之间的深厚情谊。随后的诗句则通过“南北分彼此”,表现了两人之间地理空间的隔离,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距离感。

特别是最后两句,“从今槎头鳊,不及武昌鱼”,不仅用食物来比喻友情的重要性,也巧妙地利用武昌鱼作为地域标志,凸显了诗人对这次离别的情感深度和对秦才叔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情又含蓄,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交流和文化的传承。

《襄阳送秦才叔赴鄂渚》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离别的简单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上的深刻表达。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感受到古人离别时那份复杂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