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在何方,君今去处是。
借问谁同舟,秦氏佳公子。
我身非匏瓜,安能长在此。
相思复相思,滔滔江汉水。

【注释】

(1)武昌:古郡名,今属湖北武汉市。鄂渚:指武昌。

(2)“君今”句:你如今要去的地方是武昌。在古代,武昌与鄂城同名。

(3)同舟:同船共济。秦氏:指秦嘉。秦嘉曾为李陵作《赠李太守》之歌,后被李陵所杀,故称秦氏。

(4)我身:作者自己。匏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味苦,性寒,常用来比喻无用的人。

(5)安能长在此:怎么能够长居于此,永远不离去呢?

(6)滔滔:水势汹涌的样子。

【译文】
武昌究竟在何方呢?
你如今要去的地方是武昌。
借问谁与你同船渡江?
原来是秦氏佳公子。
我又不是无能之辈,
怎么能长此安居此地?
只有相思之情,
像滔滔江汉一样无尽。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当时诗人因事贬官,寓居江夏(即今湖北武昌)。李正甫,字士美,唐时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任鄂州(今湖北省鄂州市)、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刺史。此诗是诗人送友人前往鄂州的一首送别之作。
首联起笔就点明送别的目的地,并从“君今去处是”入手,直陈其事,语言平实,毫无矫饰,显得自然真切。颔联紧承首联,以设问的形式,点出李正甫的行踪,既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远行的关切,又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前途未卜的忧虑。颈联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及心情。诗人自比为匏瓜,说自己没有才能,不能久居此地;同时,也表明了他对李正甫的同情和关心。尾联抒发诗人的思友之情。诗人说,虽然自己无法随李正甫同行,但只能通过书信相互问候。他希望朋友一路平安,早日到达鄂州(今武汉),同时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此诗全篇紧扣送别这一主题展开,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设问、比喻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