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琦
【注释】 骢(cōng)马:青白色相杂的马,指骏马。风烟:比喻战乱或荒凉的景象。蓟北台:在今北京市南面。玉郎:王御史的代称,也暗指王御史自己。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借指朝廷。江湖:指江湖水,这里指京城以外的水域。秋高: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明朗。鸿雁来:大雁飞来,表示时令到了秋季。北渚:北方的水边。芙蓉:荷花的一种,多指池边的荷花。西宫:皇宫。月徘徊:月亮在宫中徘徊,暗示王御史的离京。天申日
【注释】 题元符宫东秀轩又名日观:元符宫,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所建,位于今江苏南京。东秀轩,即东轩亭,是元符宫的组成部分。元符,宋徽宗赵佶的年号。 茅山山下种玉地:茅山,在安徽宣城北,有“天下第一峰”之誉。山下有玉虚洞,相传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炼丹的地方。 五色彩云开日观:五色,指朝霞或晚霞。日观,指太阳照射下的山峰。 万株秋露湿云根:秋露,指秋天早晨露水未干时。万株,指山上的树木。云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具体到这道题,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诗中重要的意象,如“大禘”“真定路玉华宫”是关键意象,要结合具体的意象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干提示的“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诗句释义:典衣沽酒柳边桥,今日重来忆昨宵。 竹屋雪消浑似雨,江城风静忽闻潮。 译文注释:《清河楼上小酌即席和子仪韵》是诗人卢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诗句翻译和注释: - 诗句翻译: 1. 典衣沽酒柳边桥:形容在柳树旁边的桥梁上购买美酒的情景。典衣即典当衣物,以换取金钱购买美酒。这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可能是为了筹措资金或享受生活。 2.
这首诗是诗人在海南学习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飘零南北与东西,倦鸟投林未许栖。 注释:诗人身处海南,四处漂泊,就像一只疲倦的鸟儿,想要找到一个栖息的地方却无法如愿。 赏析:这里用“倦鸟投林”来形容自己四处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灯下吟风山鬼啸,岭南春雨竹鸡啼。 注释:夜晚,诗人在灯光下吟诵诗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时要注意从内容、手法、风格等角度去把握。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逐句逐段进行具体分析,在全面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揣摩其表情达意的特点,同时注意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 首句“曩时曾游姑苏郡”,交代了时间是过去,地点是“姑苏郡”,这是对苏州的泛称。“姑苏”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
高邮城楼晚望 城上高楼瞰大湖,城头画角晚呜呜。 望中灯火明还灭,天际星河淡欲无。 隔水人家种杨柳,带霜凫雁起菰蒲。 短衣疋马非无事,拟向烟波学钓徒。 注释: 1. 城上高楼瞰大湖:在高高的城楼上俯瞰广阔的湖泊。瞰,从高处向下看。 2. 城头画角晚呜呜:城头上响起了画角声,声音悠扬而凄凉。画角,一种古代军中的乐器,形状像竹筒,上面有彩绘。 3. 望中灯火明还灭:望向远方,灯火时明时暗
寄天竺长老 东南隐者人不识,一日才名动九重。 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衲衣香暖春留麝,石钵云开夜卧龙。 何日相从陪杖屦,秋风江上采芙蓉。 注释: 东南隐者:指隐居在东南地区的和尚。隐者:指隐居的人,这里是指僧侣。 一日才名动九重:一天之内的名声震动了朝廷。才名:才能和名声。九重:古代传说中天宫有九重门,这里代指皇帝。 衲衣:僧衣的别称。衲:读作nà,是佛教用语,意为僧衣。
【解析】 “瘦马还从广信过,一番天气又清和”,首句点明地点,广信道中的瘦马,在清新的天气里又回来了。“一番天气又清和”中“一番”是时间词,意思是说,经过一段日子,天气又变得清爽了。 “青梅树暗人家少,黄犊泥深野水多。”颔联描写了广信道中的景象:“青梅树暗人家少,黄犊泥深野水多。”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田园风光图。青梅树掩映着小村庄,而黄犊在泥泞中打滚
寓福清寄山东魏宗 十年尘土涴冠襟,自觉新来老病侵。 伏枥空怀千里志,登舟岂负五湖心。 天浮南海鲸波阔,人卧东山豹露深。 自笑逃名犹未脱,重烦轩盖远追寻。 注释: (1)寓福清寄山东魏宗:在福州寄信给山东的魏宗。 (2)十年尘土涴冠襟:指过去的十年中,自己一直在官场上奔波劳碌,被尘污了衣帽。 (3)自觉:感觉。 (4)自笑逃名犹未脱: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想逃避名利,但还未能真正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