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琦
松江道中 两袖西风此地过,清秋八月满烟波。 粳田万顷连天远,茅屋千家近水多。 注释: - 这两袖西风:指秋风,也暗含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之情。 - 清秋八月:指的是秋季的八月,是一年中最清爽的季节。 - 满烟波:形容江面上雾气弥漫,景色如画。 - 粳田万顷:指大片的稻田,粳米是一种优质的大米。 - 连天远:形容稻田与天空相连,视野开阔。 - 千家:形容村庄众多,规模庞大。 - 爱听稚子唱吴歌
十年间,边关烽火未停息,多少乡民家破人亡。 客人买船寻找旧日的好友,主人放下行李安慰漂泊的人。 庭前的老树在风中发出声音,山外的槐树被雨打湿了地面。 当道的官员如果前来拜访,我就告诉他们我在林荫深处隐居
【注释】: 1. 和林子苍玄妙寺值雨:与林子在苍玄妙寺里欣赏下雨的景象。2. 两袖薰风缓辔游:袖子中夹着微凉的春风,慢慢地驾车游览。3. 粤王城下少淹留:在广州城下停留的时间不多。4. 客衣半湿松花雨:客衣因为被松花细雨所沾湿而变得半湿。5. 鹤影先分竹院秋:鹤的影子已经先于秋天降临到竹院之中。6. 采药僧归云外路:采药归来的僧人走在云雾笼罩的山路上。7. 吟诗人倚树间楼
赠画师春山 人在春山紫翠间,旅途今日忽相看。 潮生远浦孤帆小,雨过苍崖古木寒。 笔底云烟长满屋,壶中风物共凭栏。 江湖何日重相会,惆怅樽前别更难。 注释: 1. 赠画师春山: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春天的山林之中偶遇了画师,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 人在春山紫翠间:诗人身处美丽的春山之中,周围都是紫色的树木和翠绿的草地,景色宜人。 3. 潮生远浦孤帆小
【注释】壶公山:位于今福建建瓯西北,相传东晋道教大师葛洪曾在此炼丹。 曾赋别:曾经作过一次离别之作。越王山:在建瓯北,是唐代诗人李季昌的故乡。 南浦雨:指建瓯的南浦江上的细雨。西岩云:指建瓯西南的西岩山的云雾。青囊经:道家经典之一,为道士所常用。丹鼎:炼丹用的大鼎。 分:赠送之意。 客舍:旅店、客栈。明朝:明天早晨。凉飙:凉爽的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歌主题思想,然后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等。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再用明之韵”,注意从诗歌的内容、手法、情感三方面作答。 本诗首联写岁月不居,鬓毛渐白;颔联写青山似有情,而人却已惊,表现诗人对青春易老、壮志难酬的感伤;颈联写客路风烟,夜深灯火,桑柘雨中,松楸处处,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征衫一路拂轻埃,袖得岚光渡水来。 仲秋时节,作者在旅途中行走,一路上尘土未沾衣裳。他衣袖中仿佛带着山间清晨的雾气,轻飘飘地飘过江面。 月色不如今夜好,客怀应为故人开。 夜晚的月光没有今宵皎洁,但作者心中因思念朋友而倍感明亮。 香随桂子云间落,梦逐潮声海上回。 桂花散发着清香,随着云朵飘向远方。梦中的我追随潮声,回到了遥远的故乡。 醉倚西风赋离别,明年何处共衔杯。 醉眼朦胧中
【注】宁德:今属福建。参政:官名,宋初于各路设置,掌领一路行政事权,为路一级的高级官吏。郑德和:字子华,号南溪,泉州府同安人,北宋末年进士。元戎:官名,指统率军队的人。 译文: 在省城接到征召令后,我急忙前往古田县, 元宵节时到达上方。 月光照耀着玉田千山万壑,寒气袭人五更时分。 野人厌倦了战争的苦楚,官马仍然担忧道路遥远。 请老僧人为我传递消息,元戎已经先到于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译文】 清晨,画角声断,曙光初现,吟咏的诗魂已经环绕着山隈徘徊。 凉风吹入茅屋发出鸣叫声,疏雨吹落花朵落在石上的苔藓。 老鹤不知道我已经离开仙去了,蹇驴载着我又来到这重游的地方。 老朋友却辜负了烟霞的约定,哪里还能去青楼举杯畅饮呢? 【注释】 画角声残:形容天色渐明。 吟魂:诗人的诗意或诗魂。 山隈:山边。 茅屋:茅草做的屋子。 蹇驴:跛脚的驴子。 故人:过去的友人。 烟霞:指山水景色
风流人物出尘埃,曾入都门献赋来。 宦路不知双鬓改,讲帷又向八壶开。 月明茅店鸡初唱,烟暝松林鹤已回。 客子归途相邂逅,今朝把酒是离杯。 注释: - 风流人物出尘埃:形容某人才华出众,犹如从尘埃中走出的高贵人物。 - 曾入都门献赋来:曾经走进京城(长安)城门,向皇帝献诗作赋。 译文: 那些有才华的人就像从尘土中走出来的高贵人物,他们曾经进入京城城门,向皇帝献诗作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