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昉
这首诗是作者在闻官中宣赐赏雪赋诗之会时的一首应命之作。全诗五十六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圣主怜才古所稀,转知吾道有光辉。特宣秘府群仙会,教看遥空六出飞。痛饮不容停盏斝,冥搜各要斗珠玑。仍闻中使传中旨,须尽欢娱酩酊归。 注释:圣主怜才古所稀,意思是说皇帝爱惜人才,自古罕见。转知吾道有光辉,意思是说转来知道我的道理是有光辉的。特宣秘府群仙会,意思是特别宣召宫中各位神仙聚会。教看遥空六出飞
【注释】 ①盛美:指美好的诗歌。秘阁:皇帝收藏图书的地方。侍郎:官名,唐时为尚书省的副长官,地位较高。 ②才略文章:才智和文采。尽有馀:非常充足。调鼎鼐:古代烹调中把两种不同的调味物放在鼎里加热,使它们交融,以调和滋味。比喻人材的搭配。掌图书:掌管书籍。 ③歌诗唱和:相互酬赠诗词。心偏乐:内心喜欢。势利奔趋:追逐名利。迹自疏:行动自然疏远。宗兄:对同辈或长辈的亲称,这里指杜甫自己。性相近
【注释】 赠:赠送。婵娟:月亮的美称。关河:山河,这里借指战乱的国境。无睡:睡不着。暗寻思:悄悄地思考。 【赏析】 《赠襄阳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上所作,以襄阳歌妓为题,赞颂了歌妓的美貌和才艺。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歌妓的敬仰之情。 首联“岘山亭畔红妆女,小笔香笺善赋诗”,描写了歌妓的美貌和才艺。这句诗中,"岘山亭畔"是背景
注释: 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湘潭时写给孟宾于的。诗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名声和成就,以及他对于未来的担忧和期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孟宾于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未来有所作为
【注释】 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但攲枕以闲眠。交朋顿少见过,杯酒又难独饮。若无吟咏何适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忧而散滞思也。吾弟则调高思逸,诚为百胜之师,劣兄则年老气羸,甘取数奔之诮,恭依来韵更次五章以自喜。身无事为首。 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但欹枕以闲眠。 自度节辰已届重阳,恰逢连休假期,闭门不出。 但倚枕头悠闲地入睡,不问世事,任凭思绪飘荡。 交朋顿少见过,杯酒又难独饮。
诗一 寄秘阁侍郎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秘阁的官员的,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注释: - 秘阁侍郎:指代秘阁中的官员。 诗二 随分林亭自称心 诗人在林亭中随意地生活,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注释: - 随分: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来决定。 - 自称心:按照自己的心态去生活。 诗三 病里亦难全断酒 尽管身体不适,诗人还是难以彻底戒掉酒。 注释: - 病里:生病的时候。
【注释】: 桐柏观 子晋,传说中的神仙。《庄子·天地》:“昔者有神十人,趁夜乘云,列于王庭之上。一曰伯高(伯高即王子高,字乔),食麦,使民务农;二日莫邪(莫邪是铸剑名),以销金铁;三曰宰官(宰官指司命之神),主记灾祥;四曰仓颉(仓颉是文字的创造者,传说中黄帝时造书契的人),为帝太史;五日天吴(天吴是水神),为夏宫;六日赤松(赤松是仙人,传说他见尧、舜时隐于桐柏山),能炼九节石脂;七日河伯
这首诗的原文是: 攀和嘉篇, 小亭愁坐对残阳,梧叶翻阶片片黄。 老去只添新怅望,病馀无复旧欢狂。 四时奔速都如电,两鬓凋疏总作霜。 看取衰容今若此,有何情绪听宫商。 译文如下: 我攀着和声吟咏这首佳作,在小亭子里愁苦地坐着面对着残阳,只见梧桐树叶在台阶上翻卷起一片一片黄色。岁月流逝,只增添新的惆怅和失望,身体衰弱后,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欢乐和激情。四季的变换像闪电一样迅速
【注释】 茂陵:汉文帝的陵墓在茂陵。相如:即司马相如,汉武帝时人。贮蓄:积累贮存。短才:短小的才能。盛美:美好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王叔文的赠诗。 首句“更依前韵上献恶诗”,言词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其才华的钦敬。第二句“搜吟虽罄于短才歌咏宁穷于盛美”,意谓自己虽然才短,但能歌善唱,愿以自己的长处来补足朋友的不足。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也显示了诗人的自负之情。
【解析】 此诗首联写自己与友人在丘壑深静处相依相伴,养性养心;颔联说万事不关思想内,一心长在咏歌中,即一切外物皆不入我心,只有诗歌是我生命的全部;颈联写自己有鹤之昂藏,无凡之态,有古之琴风,而又有圣君之注意;末联说须作黑头公,即要当官了。全诗以“咏歌”“鹤”“古琴”等关键词来概括自己的形象。 【答案】 (1)注释:逢:遇见;丘壑:山丘水谷;深静,指僻静的地方;养疏慵,指修养性情、疏放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