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夷直
【注释】 八月十五日夜:八月十五,即中秋。 去年今夜在商州:去年(指上一年)中秋节,我曾在商州(今陕西省商县一带)。 还为清光:犹言还被这明亮的月光所照耀。 清光上驿楼:明亮的月光照亮了驿站的楼上。 宛是:似乎。 依依旧颜色:好像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颜色。 自怜人换几般愁:独自可怜自己,人的容貌改变,已经换了几番忧愁。 【赏析】 此诗作于上元前后,当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抒写了他怀念家乡的情怀
注释: 六节南藤:指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藤条。 拄行阶砌胜人扶:拄着它走在台阶上,胜过有人搀扶。拄行,即支撑,扶着走路。 会须将入深山去:总有一天我会进入深山。会须,表示一定会发生的事。将,动词,带。 倚看云泉作老夫:我靠在看云泉的地方,做一位老翁。倚看,靠着观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诗的开头两句写南诏朱藤杖的颜色和作用。"六节南藤色似朱"写的是朱藤杖的颜色,六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创作目的和思想情感。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访刘君”意思是访问刘君;“扰扰”意思是形容马跑得飞快,尘土飞扬的样子。 【答案】 译文:马蹄踏动飞尘在五更时分已散尽,灵芝破观深松院,还有斋时未起人。 赏析:首句写马行疾速,尘土飞落,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注释: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年岁增长的感慨。“自知”即知道自己,“几偏”指年龄渐长。“屠苏”为古时新年时饮用的酒。“不让春”意思是说,自己不想与春天争先。“傥更数年”意思是再过几年,“惆怅”意思是感到惆怅,“羡他人”的意思是羡慕别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写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首句“自知年几偏应少”,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叹,他觉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渐渐老了
【注释】 1)嘉晨令节:美好的早晨,令节,指重阳节。陶陶:快乐的样子。 2)风景牵情并不劳:风景牵动着诗人的情感,但并不要花费心思去想它。 3)晓日整冠兰室静:清晨的阳光照在头上,整理好帽子走进兰花香气扑鼻的居室中感到宁静。 4)秋原骑马菊花高:在秋天的原野上骑着马欣赏盛开的菊花。 5)晴光一一呈金刹:晴朗的阳光一道一道地照射在金光闪闪的佛塔上。 6)诗思浸浸逼水曹:沉浸在诗的情趣中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观太常雅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亚夫碎玉斗,雄谋竟不决,宝玉终不爱。 注释:这里指的是西汉名将周亚夫,他曾经用玉石制作的武器(玉斗)来粉碎敌人。这里的“雄谋”是指英雄般的谋略,“竟”表示最终,“不决”表示没有决断,“宝玉”即珍贵的玉器,“不爱”意味着珍爱之意。这句诗表达了英雄豪气未尽,壮志未酬的悲壮情绪。 倏尔霜刃挥,飒然春冰碎。 注释
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隋家不合栽杨柳,长遣行人春恨多。 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首诗中,刘禹锡借柳树的命运,隐喻了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后,导致国力衰弱的历史教训。诗的开头两句“已作绿丝笼晓日,又成飞絮扑晴波”,描绘出了杨柳枝随风摇曳、飘洒的情景,如同绿色的丝带般美丽,但又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忧愁
观淬龙泉剑 欧冶将成器,风胡幸见逢。 发硎思剸玉,投水化为龙。 讵肯藏深匣,终朝用刜钟。 莲花生宝锷,秋日励霜锋。 炼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重。 击磨如不倦,提握愿长从。 注释: - 欧冶:春秋时期的一位铸剑大师,据说他的技艺非常高超。 - 将成器:即将制成宝剑。 - 风胡:传说中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欧冶在风胡子的家铸造宝剑的地方。 - 发硎(xīn)思剸(duó):意为刚磨过的剑刃锋利无比。
【注】皇州:指京城长安。寒销:指冬天的雪消。喜气浮:指春天的气息。夭红:鲜艳的红花。王孙:贵族子弟。骀荡:形容春风和畅。今日:指春游。翻然却是愁:突然感到忧愁。 春色满皇州,寒销山水地,春遍帝王州。 冬天的雪融化了,大地变得暖和。 北阙晴光动,南山喜气浮。 阳光照射在朝廷上,喜悦洋溢在山岭上。 夭红妆暖树,急绿走阴沟。 鲜艳的红花装点着暖树,新绿的叶子跑过阴沟。 思妇开香阁,王孙上玉楼。
译文: 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真是久别重逢; 虽然只是短暂的分别,但是三千里外的相逢, 今天一杯酒,让我们成为远别的亲人; 烟波渺茫茫,让人心中充满深深的恨。 注释: ①蕲春:即今湖北的蕲春县,在今湖北省境内。 ②四十年:四十年,指与友人离别的时间。 ③真:实。久故:长久的朋友。 ④三千里外:三千里,泛指距离很远。 ⑤一杯:指一杯酒。一说“一杯”是说“一杯子”。 ⑥烟波眇眇:形容水波渺茫,看不见边际